身残志坚埋头干,脱贫致富路上显身手

杨安容,涪陵区龙潭镇大寨村4社一名普通的村民,她是一个肢体三级残疾的残疾人。现是重庆市涪陵区翠茂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和重庆市涪陵区杨思源花卉种植园负责人。
12岁的时候,她的脚背有时奇痒无比,一抓挠就会溃烂出血,由于当时家庭很困难,只有在村里的赤脚医生那里治疗,赤脚医生为她诊断的是骨髓炎。1993年杨安容高考中毕业后,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她到广州打工。期间,她白天上班、晚上自费学习计算机,通过了计算机中级考试,并由此谋得了在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工作的机会。当杨安容感叹天道酬勤时,命运给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1999年,她的病突然加重,脚一触地就会血流如注不能停止。杨安容只有无奈的告别热爱的工作回到涪陵老家,先后到涪陵急救中心和重庆医学院治疗,被诊断为动静脉血管瘘,虽花掉治疗费9万多元,但是治标不治本,只有通过高位截肢,才能保住性命。但她已借外债4.9万元,借遍了所有并不富裕的亲戚朋友,哪来钱截肢保命?这时原涪陵区新村乡党委政府发动所有工作人员给杨安容捐款,农资办的王贵芳主动到银行为她担保贷款。千禧年第一天,杨安容怀揣着新村乡党委政府的救命钱和一封遗书,来到重庆做截肢手术,遗书上她写下了,如果我下不了手术台,就捐献杨安容所有能用的器官给需要的人,来回报爱她和帮助她的人。面对瘦得只剩下皮包骨的她,杨安容的妈妈默默为她准备好了棺材。
手术很成功,杨安容的命总算捡回来了。她不怕艰辛的生活,但怕别人异样的眼光,整天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这时,杨安容小学时的官品一老师来到家中,给她讲述各种自强不息的故事、送来各种励志的报刊杂志。杨安容暗下决心,自己虽不能成大器,但要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有意义和质量。于是,在截肢一个月后,为了不成为妈妈和社会的负担,杨安容借钱并拄着拐杖开了一个茶馆。在开茶馆的同时,杨安容经常看书看报,并关注客人在喝茶时聊天说事的内容。当她听到附近谁家因为贫困、残疾等原因而导致孩子读书困难、生活不好的时候,杨安容的一阵刺痛、她下意识感到自己要做点什么事情了。
2003年,杨安容贷款承包了200亩荒山。当时,一些乡邻冷嘲热讽“杨拐子你养什么羊子,羊子跑了你能追么?你承包荒山你能背、能挑吗?”。家里人也极力反对,别人的话杨安容可以不在意,但是丈夫的不理解,不支持,让她很彷徨。杨安容不厌其烦地说服他,给他“洗脑”。最终丈夫被杨安容的意志所打动,并和她一起在山上修圈养羊,没钱修房子就用竹木作支架,稻草代瓦片,蜡烛当电灯,孤寂了就唱山歌。经过3年的艰苦奋斗,杨安容山上的房子终于拉上电线,解决了生活、照明问题。2006年,杨安容卖掉100只山羊,同时开荒种植的60亩南方早熟梨获得丰收,但由于沒有通公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满山的梨子烂在地里。区扶贫办、区残联和龙潭镇人民政府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经多方筹措资金33万元,为她所在的社修通了那条几辈人期盼已久的公路,结束了肩挑背磨的人力运输历史,她所在的社居民也能在家门口开展买卖活动了。
2008年,杨安容有幸参加重庆市首届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班为期一个月学习。经过西南大学专家教授的指点,在政府贴息贷款3万元的帮扶下,杨安容新种植了60亩桂花,并在林下养土鸡、土鹅。由于沒技术,桂花的成活率很低。2009年底,到了还贷款期限,工人又该发工资,这时乡邻看笑话、有人趁机出36万元的高价准备转包她的“宝山”,就在杨安容准备签定转包协议的前一天,涪陵区残联基金会为她送来了项目资金,同时区妇联、区林业局为她送来了树苗和肥料。区扶贫办、区残联等部门多次给她出去学习的机会,并请专家现场授课。2011年,杨安容成立重庆市涪陵区杨思源花卉种植园,取饮水思源之义。如今杨安容的苗木种植面积扩大到440亩,有桂花、樱花、红豆杉、等十几个品种十万余株。
人力资源处
在杨安容的条件逐步好转的情况下,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要回馈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和残疾人的梦想。从2008年开始,杨安容开始帮助残疾人和贫困户创业,始终坚持扶贫先扶志的帮扶理念。如今10年多过去了,她解决就近务工贫困村民20余人。残疾人张平,是龙潭镇大同村村民,因一次事故腰椎受伤,只能拄着双拐像“鸭子式”的走路,当杨安容看到他时,她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于是杨安容为他免费提供了几百颗树苗和一些肥料,以及种养殖技术指导。如今的他靠着自己种植的4亩多花卉苗木和养殖的蜜蜂,能够自食其力。
带着“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的理念,杨安容于2011年发起成立了重庆市涪陵区翠茂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现有会员528户,其中残疾人户31户,贫困户228户,自有种植面积1200余亩,流转土地1800余亩,覆盖了龙潭、马武、青羊、大顺、同乐、冷水关等6个乡镇,2015年被评为重庆市先进合作社。
杨安容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并给予她无限高的荣誉。杨安容先后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重庆第四届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