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培训就业

着力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日期:2017-09-11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只有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论述的思想精髓和丰富内涵,坚持教育为先、民生为本,加大贫困家庭子女上学资助力度,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严格督察教育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确保贫困家庭子女读书资助全覆盖,让他们上得起学、安心读得好书,才能真正斩断穷根,防止贫困代际传递。

一、对农村建卡贫困户子女读书全程资助全覆盖。在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教育政策基础上,要安排专项教育资金,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期间的生活实行额外补助,把建卡贫困户子女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延伸享受义务教育阶段政策。对读大学(含高职)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采取政府资助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学生勤工俭学一点等措施,确保贫困在校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同时,教委、卫计、农业、扶贫等部门联合,实施高校定向招生工程,让贫困大学生在享受普惠政策基础上,得到特殊资助和减免。

二、减少贫困家庭教育成本支付。从实际情况看,越是贫困的地区,教育资源越少,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就越多。首先,由于离学校较远,义务制教育阶段寄宿学生比例不高,远的学生离学校有5公里以上,大部分学生是走路或者坐车上学,交通费是笔不小的开支。其次,无论是为了照顾学生上学而租房,或者是走读学生的生活、交通等支出,远远大于学费开支,成为贫困家庭较大的负担。再次,非义务制教育阶段学生书本费、资料费由学生自理,高中一般每学期在400元以上,大学一般每学期在500元以上。因此,要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功夫,在学生教材、辅导资料规范管理上加大力度,真正减少贫困家庭教育成本。

三、严格落实现行教育扶贫政策。自开展扶贫攻坚以来,无论是国家层面、或是各地都出台了多项教育扶贫政策,但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知晓度不高,少数政策并未真正落实。同时,由于大学勤工助学岗位少、要求严、报酬低,对于大学期间勤工助学的政策规定很难真正落地。加之少数贫困家庭消费观念影响,部分贫困大学生不愿申请助学贷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