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贫困农户创办农家乐走向致富路的评析

导读:重庆市开州区和谦镇贫困户陈雪峰和陈春燕两姊妹在开州区满月乡创办乡村旅游农家乐,但是生意惨淡。2016年6月,两姊妹在参加长江烹饪学校举办的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后,在开州区扶贫办和学校指导下,进行菜品开发、特色打造,生意日渐好转,可同时容纳300余人就餐与住宿,年营业额就达到了120余万元,解决了40余名当地贫困户就业。
背景:重庆市开州区和谦镇贫困户陈雪峰和陈春燕两姊妹于2014年7月在开州区满月乡创办农家乐,由于观念陈旧、管理不善、菜品创新不足等问题,生意惨淡。2016年6月参加长江烹饪学校举办的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学习现代酒店的管理模式、农家菜品的开发等内容,观念得以更新,找准“避暑养生休闲”的经营定位,完善农家乐的设施设备,适当扩大经营规模。
正文:贫困户陈雪峰和陈春燕,家中几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两姐妹一心想摆脱这种状况,想让全家人过上好一些的生活。2014年,她们看准了当前乡村旅游农家乐市场,砸锅卖铁筹集了100万元,在海拔1100米的开州区满月乡马营村,开办了“君安山庄”的乡村旅游农家乐,期盼通过农家乐的经营摆脱贫困户现状,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开州区重点打造“红、蓝、绿”(即刘帅红色旅游、汉丰湖蓝色旅游、雪宝山绿色旅游)的三色旅游景区,两姊妹创办的农家乐正处于“雪宝山绿色旅游”的核心区,年游客数量达到了43万人次。但是,两姊妹创办的农家乐生意惨淡、无人问津,举步维艰。两姊妹也十分困惑,为什么游客数量如此之多,其他农家乐生意兴隆,自己的生意却这么差,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2016年6月,开州区长江烹饪学校举办2016年第一期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培训班。两姊妹一合计,为自家的农家乐找到一条合适的出路,决定参加此次的培训班。
她们通过此次学习,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管理不善、卫生条件较差、菜品没有特色,没有体现出农家的独特氛围,跟城市的酒店没有多少区别。同时,对如何让自家的农家乐走出一条新路子有了新的想法和思路。为此,他们特地到长江烹饪学校说明了创业的思路和寻求帮助的请求。
长江烹饪学校创业孵化队伍数十次前往实地考察,迅速开展帮扶措施。一是协调资金,重塑形象。迅速向重庆市扶贫办和开州区扶贫办进行了协调,争取政府乡村旅游发展农家乐扶持资金20万元,在学校的指导下,以突出农村乡土气息为重点,摒弃城市酒店“高大上”装修模式,对农家乐进行装饰改造。二是开发菜品,形成特色。学校派出专业的厨师队伍,按照与城市差异化的思想,以农家菜品为主,帮助他们进行菜品开发,形成了以土豆泥碎清菜、农家花椒鸡为主体的农家菜品体系,独具特色。三是培训员工,健全管理。管理出效益,没有良好的管理体系,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在学校的帮助下,他们的农家乐建立起清洁卫生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员工管理制度、厨房管理制度、住宿管理制度等相关经营管理制度。同时,对农家乐的员工进行培训,主要着手提升员工的团队意识、服务意识、服从意识、文明礼仪等素质。四是广告宣传,提升知名度。利用长江烹饪学校已经建立起来的互联网渠道,帮助联系了重庆商报、重庆时报、新浪重庆、点击开县等媒体积极为他们的农家乐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小区广告、公交车广告、主干道墙体广告等方式,积极宣传农家乐的特色,同时学校还帮助他们将农家乐加入了重庆村游网、百度糯米等网络载体,切实提高了农家乐的知名度。
通过近一个多月的改造,农家乐可同时容纳300余人就餐与住宿,于7月开始重新营业,生意可谓如火如荼,仅2016年夏季营业额就突破了90万元,年营业额达到了120余万,解决了40余名当地贫困户就业。
评析:陈雪峰和陈春燕是普通农户的女儿,家庭贫困,企图通过自主创业改变家庭命运,却中途受挫。幸好在国家扶贫培训政策的支持下,在开州区长江烹饪学校的帮助下,通过培训,找准关键症结,转变营业思路,更新经营模式,使得农家乐“起死回生”,不仅让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还带动了当地贫困就业,一举多得。也客观反映和证明了国家扶贫培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扶贫先扶智”的成果和意义。
人力资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