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培训就业

巴南区积极探索扶贫公益性岗位工作

日期:2020-07-27


客服新冠疫情对贫困群众的收入影响促进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全面提高贫困人口就业率,巴南区立足实际按照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招用、动态退出的原则,采取农户申请村级审核镇级审定”模式,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扶贫领域公益性岗位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2020扶贫公益性岗位新开发建卡贫困户479人,全年预计投入172余万元,实现人均增收3600元。

一、科学谋划公岗开发思路,确保应纳尽纳

一是反复论证做到心中有数。为找准扶贫领域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方向,区政府副区长舒朝斌多次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收集群众诉求同区人力社保局召开研讨会,学习人社系统公益性岗位开发及管理经验。同时组织区级扶贫干部与镇街、村级扶贫干部交换意见科学设置扶贫公益性岗位的纳入条件,确保有劳动能力且愿意从事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岗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纳尽纳

二是明确思路做到开展有序。按照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招用、动态退出的原则各镇街在辖区统一公布公益性岗位信息,符合条件的建卡贫困户向岗位所属镇街提出申请各镇街根据岗位性质、申请人数,通过面谈、走访、测试测评等形式对申请人进行审定并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用人单位与选用人员双方协商一致,签订《重庆市巴南区扶贫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切实做到公告、申请、评选、签订等各环节程序化、规范化。

三是保障权益做到及时拨付合同签订后,由开发主体单位统一购买工伤保险,为贫困户用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保驾护航各镇街将日常考勤表作为岗位补贴的发放依据,落实专人负责考勤,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按月足额拨付,避免拖欠贫困户补贴等现象地发生

二、积极探索公岗管理模式,确保不养懒汉

一是定时定岗管理坚持谁用人、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采取镇街检查、区级抽查模式,对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定时、定岗管理,固定每个建卡贫困户公益性岗位的上岗时间、用工地点,实时对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等现象发生。

二是用人档案管理严格执行用人建档制度。巴南区扶贫领域公益性岗位人员建立基础档案及台账,包括招录材料、劳动合同、人员身份凭证制度文件考核记录、请销假凭证等资料,对公益性岗位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建档,切实做到一人一档,规范管理

三是动态调整管理建立公益性岗位申报、注销、离职的动态管理机制贫困户申请新增填写申请表,按规定程序申报,岗位不再用人或不符合条件申请注销填写申请表由区扶贫办统一注销,逐步探索能进能出、动态调整的日常模式,使有需求的进得来,不符合规定的出得去

三、建立完善公岗长效机制,确保政策落实

一是督导下沉,强部门作风筋骨。联合区人力社保局成立公岗督导组,分片区对全区公益性岗位工作开展督导。督导内容主要以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实地查看、电话抽查等方式开展对乡镇扶贫干部日常管理工作起督促作用从源头上杜绝有岗无人、顶替上岗现象

二是通报考核,醒基层责任担当。扶贫领域公益性岗位检查工作情况作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重要指标,对各类监督检查中发现有岗无人,人岗不符等现象实行扣分制,通过“一一排名、一一通报”机制进一步压实责任,分管领导通报约谈,敲响警钟,督促相关镇街限时整改,确保账实相符,人岗相配

三是公开透明使民众参与监督由区扶贫办统一下发模板,将岗位对象、从事岗位、工作内容等信息,以村(社区)为单位悬挂在公示栏公开举报电话,24小时接受群众监督形成“群众吹哨,政府报到”的社会监督合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