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小小菌菇魔力大一人帮扶近千家

小小菌菇魔力大,一人帮扶近千家。重庆市菌雅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邦琼,作为一个新型农民企业主,以食用菌产业为依托,积极实践和探索,不断提升建卡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趟出了以“龙头企业+股份合作社”模式构建贫困户长效增收机制的永川路径。
勇当新型农民:奋力探索打造升级版
永川区陈食街道30岁出头的女青年陈邦琼,凭借食用菌种植先进技术和优秀管理理念,活跃在乡村广袤的田野上,奋力探索打造升级版,引领永川食用菌产业成为有奔头能扶贫的特色高效产业。
2014年,陈邦琼和丈夫怀揣在福建学到的食用菌种植技术,回到家乡建立了永川区陈食宇仪食用菌厂。在发展遭遇技术和管理双重“瓶颈”时,重庆市和永川区两级农广校及其他机构,向她伸出了提升经营能力的“橄榄枝”。她积极参加重庆市青年农场主培训,还两次作为永川的唯一,参加全国创业创新致富带头人培训和全国创业创新女性专题培训。她说,自己成长的每一个阶梯,都洒满了惠农的阳光雨露。
她抓住机遇,学以致用。2017年就通过奋力探索,既精打细算又勇于投入,成功打造了宇仪食用菌厂的升级版:入驻永川区狮子村圣水湖农业园区,组建了重庆市菌雅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种植茶树菇、猴头菇、鸡腿菇、银耳等高端食用菌。2018年茶树菇和猴头菇获评“重庆市名牌农产品”称号,一举成为永川区食用菌高级示范基地。2019年,企业年产食用菌1200吨,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利润达400余万元。经过不断发展,现在占地规模达到105亩,总资产达到1100万元,建成出菇房40000平方米、冷藏库600平方米、料场3500平方米。菌雅公司成为了重庆市食用菌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永川区级食用菌龙头企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孵化基地、重庆市巾帼家庭农场示范点。陈邦琼本人获得“重庆市巾帼建功标兵”等殊荣,被评为“2018年感动永川十大人物”。
乐为开路先锋 :摆脱贫困向幸福出发
感恩时代,回报社会。“我不能闷头赚钱,我要带动致富”。陈邦琼决心带动贫困户投入食用菌产业,引领他们向幸福出发。
2018年,她正式踏上了以食用菌产业为依托,积极探索,助推脱贫攻坚,不断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的帮扶之旅。得知永川区临江镇有意发展食用菌种植扶贫,就迅速与临江镇政府达成了合作意向并签订协议:承诺为当地贫困户培育优质菌包,以每个菌包2.5元的特优价格提供,还教会种植技术并包回收产品,成为贫困户稳定收益。当年,她还将帮扶模式复制延伸到了永川区的何埂、大安、陈食等镇街,惠及建卡贫困户100余户。先后免费培训食用菌种植意向户和“两违”养殖转产户4批,计200余人。并以成本价提供约20万袋菌包,帮助他们转产种植食用菌。2018-2019年,陈邦琼通过送技术、送岗位、包销售等方式,让贫困户实现食用菌产值300余万元,惠及500余户。帮扶的建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有近50人年收入达到两万元以上。
愿当常胜将军:长效增收带出体面人
陈邦琼说,要有为贫困户长效增收的机制,才能避免返贫,不断发展,他们才有体面生活的底气。2019年,经过反复琢磨,一项构建建卡贫困户长效增收机制的愿景在她心中形成:菌雅公司+专业股份合作社。她这个扶贫愿景与何埂镇政府一拍即合。按《建设何埂镇扶贫产业园的规划》,依托她的技术资金优势,在狮子村建立扶贫产业园。同时组建食用菌种植股份合作社,将何埂镇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建卡贫困户吸收为股份合作社社员,由菌雅公司提供茶树菇菌袋,并负责全过程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建卡贫困户以利益联接机制帮扶资金、产业帮扶资金、扶贫小额贷款或其他个人资金,按照1000元/股,每股2000个菌袋的标准认购菌袋,实现全镇建卡贫困户稳定增收的目标。共投资300万元,建设12m×14m的标准化出菇房30间,每间出菇房可容纳食用菌袋24000个。每间出菇房可带动建卡贫困户12户,30间带动360户。股份合作社与菌雅公司签订产量及价格的保底协议。菌雅公司保证单个菌袋的产量不低于0.8斤,最低收购价不低于4.5元/斤(若市场价格更高则按市场价格回收),单个菌袋净利润不低于0.7元。利润按照贫困户80%、负责技术管理的菌雅公司10%、专业合作社10%进行分配。
目前,《永川区何埂镇扶贫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重庆市菌雅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均已出台,确定了351户建卡贫困户,组建了重庆市永川区予渔种植专业合作社。菌雅公司已完成160万袋食用菌袋制作,并进行了岗前培训。
旭日初升,愿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