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一个小山村的蝶变之路——清升镇古佛山社区发展记略

醉美古佛山 张春连 摄
煤厂转型后的休闲山庄
清升镇古佛山社区位于荣昌区南部边缘,过去的古佛山社区基础设施差、产业薄弱、年轻人大量流失,是一个典型的无发展优势、无启动资金、无主导产业的“三无”空壳村。
改变源于2017年。这一年,古佛山社区成功纳入荣昌区第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单位,经过不懈努力,四年来,该社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集体经济发展道路,累计收入突破150万元,2019年向全社区居民分红28.4万元。
强化引领凝心聚力促发展
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谈起社区近几年来的变化,居民们都开心地笑起来。在他们看来,带来这巨大蜕变的原因,除了自身努力奋斗之外,还有社区“两委”班子的带动引领。
古佛山社区也曾有班子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创新发展理念等瓶颈,想要图发展,就得优选强配村级“领头雁”队伍。
说干就干。清升镇推动实施青年人才引入计划,大胆鼓励有知识、有技术、有才干的年轻人进入村(社区)班子队伍。通过“血液”更新,古佛山社区引入2名优秀本土人才,班子成员平均年龄降低11.4岁,大专及以上文化成员占到60%,社区干部队伍引领发展和服务群众能力得到切实加强。
同时,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社区“两委”充分发挥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四年来,古佛山社区坚持严格执行党组织“三会一课”和“四议两公开”制度;组织居民召开院坝会议900余次,选送村社两级党员参加干部培训320余人次。通过抓好干部培训,突出党员示范带动,班子干事创业能力不断提升,集体经济发展管理持续规范,党员群众凝聚力和发展共识也得到显著增强。
设施改善筑巢引凤壮产业
初夏的古佛山,风景宜人,花果飘香。一到周末,景区停车场就停满了前来登山、摘果、游玩的游客车辆。“根本没想过古佛山能有这么多人来耍。”住在景区附近的居民石贤英兴奋地表示,“原来的山咔咔,现在变成了‘香饽饽’。”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古佛山社区紧紧抓住纳入区级重点旅游项目打造发展契机,全力实施道路建设和高标准农田改造等项目,为此后发展打下基础。2017年,古佛山社区通过成立旅游股份合作社,打造“三社屋”集体经济共享平台,迈出了集体经济发展第一步;2018年,社区主动探索推行“确权、确股、不确地”土地利用新格局,争取市级5000万元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整治零散闲置田地4000余亩,引入10户种植大户,发展樱桃、枇杷和蓝莓等5000余亩,经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名片。
如今的古佛山果林成片、公路通达、人行便道修到每家每户。“路通了,景美了,游客多了,水果也不愁卖,生活自然美滋滋。”石贤英高兴地说。
产业转型多种经营助增收
作为以农旅融合发展为定位的“旅游社区”,古佛山社区“两委”全面推进该社区传统农业、加工制造业向景区配套经营和服务业转型。
农家乐经营者邓富华便是产业转型的第一批受益者。邓富华曾在当地做煤炭生意,为响应国家政策,他主动关闭了煤矿。本打算外出经商,但村里建议他利用现有厂房打造煤文化主题农家乐。这个建议让邓富华茅塞顿开。
“我自然希望能够继续在家乡发展,特别是现在古佛山社区环境越来越好,发展潜力非常大。”邓富华表示。
现在,邓富华的农家乐已在原来厂房基础上改造建成,拥有餐饮住宿、休闲垂钓和生态采摘等多种项目。随着景区不断发展,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年均纯收入超过30余万元。
“改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转型发展,是古佛山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古佛山区党总支书记刘恁伦表示,下一步,社区“两委”将继续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机遇,持续深化集体经济与景区融合发展,全面实现服务产业增值、群众就业增收、集体经济发展增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