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区县动态

“勇啃硬骨头”的巾帼先锋 ——记“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李燕

日期:2021-09-28

自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以来,万盛广大扶贫工作者挺身而出,在这项伟大的事业中燃烧激情,贡献智慧,洒下汗水,付出心血。

区农林局副局长、扶贫办副主任李燕便是我区脱贫攻坚队伍中的优秀代表。在今年全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李燕获得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脱贫攻坚完美收官,这是全区所有扶贫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市委、市政府给予我这么高的荣誉,是对我这项工作的认可,更加坚定了我今后继续干好乡村振兴工作的决心和信心。谈起自己获得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时的感受,李燕难以平复内心的激动。

李燕说,脱贫攻坚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是一场苦仗硬仗。能有幸参加这项伟大的事业,并获得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荣誉,她倍感骄傲和自豪,觉得在脱贫攻坚中走过的每段路,流下的每滴汗,都是她人生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关键时期  牢牢扛起脱贫攻坚千斤担

2019年初,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 ,当年3月,一纸调令,把时任丛林镇人大主席的李燕抽调到区扶贫办工作,7个月后,李燕被正式任命为区扶贫办副主任,肩负起推进全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任。

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专业的李燕,自1990年来到区农技站工作开始,一直和农业、农村、农民打交道,她对贫困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了解贫困群众的苦,理解他们的不易。接下区扶贫办副主任这个担子,李燕自然知道它的分量和责任。

“平心而论,能够有机会更直接地帮助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一名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也是我在区扶贫办副主任工作岗位上的价值追求。李燕回忆道,她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缘分就此展开,一干就是800多个日日夜夜。

既然叫脱贫攻坚,就说明它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燕说,区扶贫办的主要职能,就是统筹协调推进全区脱贫攻坚工作,责任重大,头绪很多,工作很细,要求很高。她向记者坦言,彼时,自己还是扶贫队伍里的一名新兵,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上任伊始,为了更快地适应新岗位,李燕加强自我充电,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有关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深学细悟扶贫工作相关政策文件和理论知识,心中思路宽了,手上举措多了,干扶贫工作慢慢得心应手。同时,通过下基层、进村社、访贫问苦、和以前的同事交流经验,边看边做边思考,很快对全区脱贫攻坚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找准了工作方向,充实了工作方法,逐渐成为精准扶贫的行家里手。

2019年,全区还有3897人未脱贫,7个贫困村大多还属于产业薄弱的空壳村,脱贫任务不轻。而当时区扶贫办工作人员一共才5人。究竟全区脱贫攻坚的路子该怎么推进?经过认真思考,李燕意识到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扶贫工作机制的落实是精准扶贫的基础。

为此,李燕积极向上级领导请示,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了区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抽调了20余名骨干人员加入到脱贫攻坚队伍,并将所有工作人员分为综合组、督查考核整改组、项目和信息管理组、档案管理和宣传组4个组别,更加精准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与此同时,我区还形成了分管区领导牵头,区扶贫办、重点行业部门、各镇等部门单位参加的周脱贫攻坚工作调度机制,每周召开工作例会,合力谋划措施、解决问题、推进工作,进一步扣紧压实了各级各部门攻坚责任,形成了强大的攻坚合力和推进力。

队伍得到充实,机制不断完善,  李燕放开手脚挑起巾帼先锋的担子,更多的挑战等待着她,而她也表现出一次次迎难而上的勇气。

务实担当  奋力书写脱贫攻坚万盛篇章

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才能拔掉穷根李燕深知,要想帮助贫困群众彻底摘掉穷帽子,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也是确保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

通过多次、全面走访调研,李燕和同事们发现,种蔬菜、养小家禽、发展特色经果林,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技术易掌握、群众有基础等特点,比较适合万盛区情。李燕积极向上级要政策、争资金,多方沟通协调相关部门,强化产业论证,明确了种蔬菜、养小家禽、发展特色经果林三大区级扶贫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并努力推动到户产业扶持资金配套政策的出台实施。

为了说服贫困群众积极发展产业,李燕和同事们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宣传,给贫困群众宣传解释发展产业的市场前景、到户产业扶持资金政策。面对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顾虑,李燕和同事们从协调小额扶贫贷款、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到联系收购客商等多个事项,他们都主动承揽下来。

2020年,我区统筹安排农业专项资金2556万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25个;共向1385户贫困户、40户边缘户分别发放195.2万元、5.3万元到户产业扶持资金;选聘24名专家组成6个专家组,聘用177名产业发展指导员,指导7个国家级贫困村大力发展扶贫产业,让贫困群众的腰包更鼓了。

几年来,在李燕和区扶贫办以及相关行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区广大扶贫工作者的真情帮扶下,通过开展产业扶贫专项行动、建立扶贫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培育贫困村致富带头人、推广扶贫小额信贷等措施,不断深化带贫益贫利益联结机制,有序推进扶贫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截至目前,我区已累计建成产业基地757个;建成扶贫车间4个;培育致富带头人83名;为1159户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放贷金额1568.51万元;培育扶贫龙头企业5个、涉农小微企业50余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80个,贫困户入社率达93.8%7个国家级贫困村均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

不仅要构筑脱贫攻坚硬支撑,还要织密脱贫攻坚保障网,李燕带领区扶贫办干部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综合采取问题动态排查清零、政策兜底保障、防贫商业保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做实做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保障,确保全区贫困群众吃穿不愁、有房可住、有学可上、有病能医。

截至目前,我区已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2117人次,兑现资助资金1500万元,实现贫困学生学前、义务教育、高中、大学全覆盖;累计兜底救助贫困人口8235人次,使用万盛经开区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基金337.9万元;累计改造贫困户危房756户,切实做到发现一户、改造一户、核销一户;建立完善农村饮水设施管护机制,贫困群众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

情系群众  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脱贫攻坚一路走来,李燕遇到了很多贫困群众,让她难忘的人非常多,其中,杨能超给她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

杨能超今年68岁,家住青年镇板辽村。20191月,他骑电动三轮车发生车祸致脑部受伤,造成一级重度伤残。20198月,他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杨能超受伤后导致昏迷不醒,在医院住院治疗了4个月,累计花费约21万元,因病造成贫困,他是2019年我区新识别的唯一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李燕回忆道,当初她首次来到杨能超家了解情况时,杨能超家人的悲伤、沮丧和无助,至今留在李燕脑海中。

李燕对如何帮助杨能超脱贫非常上心。一方面,她多次上门走访,开导、鼓励杨能超家人积极为其治疗;另一方面,她积极牵头帮助杨能超办理好残疾证,帮助他入住万盛社会福利院。

经过多次与区民政局及万盛社会福利院协调沟通,我们想办法帮助杨能超降低疗养护理费用。同时,帮助他申请重度残疾人困难补助7200元、低保480/月、高龄失能补助200/月、民政临时困难救助9800元、扶贫救助基金资助5000元等政策,帮助杨能超一家减轻医疗负担,如期实现脱贫。李燕说。

杨能超的家人常常跟周边的人说:老杨突遇变故,我们一家人确实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感谢李燕主任的帮扶,她让我们一家人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燕的大力帮扶下,杨能超在2020年底实现脱贫。

2019年调任到区扶贫办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李燕一路践行自己当初的承诺,躬身竭力为贫困群众拔穷根,为全区贫困群众如期实现脱贫,甘做老黄牛

截至2020年底,全区现行标准下动态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126298人,已全部脱贫越线;监测对象121393人,全部消除风险;7个国家级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我区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100%保障到位。2020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63元,年均增幅达7.1%;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4168元,年均增幅达21%;全区贫困发生率为0,返贫率为0,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因工作表现突出,李燕被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李燕所在的区扶贫办被授予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李燕表示,能获得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荣誉让她感到无比自豪,看着贫困群众脱贫后的一张张笑脸,她觉得800多个日夜的攻坚奋战,都是值得的,也是她将铭记终生的一份宝贵荣誉。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奋斗在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帮助群众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对于未来干什么、怎么干,李燕信心满满、斗志昂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