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区县动态

“今后还得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记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姚茂芳

日期:2021-09-28

从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到风风火火的村主任,从忙活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到操持村里的大小事务,从丛林镇优秀基层干部到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今年55岁的姚茂芳一直奔走在丛林镇海孔村的这片土地上,她在这片土地上撒下的汗水、付出的心血都变成了如今海孔村一条条通畅的乡村路,一个个欣欣向荣的特色产业,一幅幅村民安居乐业的新画卷。

在重庆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丛林镇海孔村村委会主任姚茂芳被授予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完善基础设施

初夏时节,走进丛林镇海孔村,柏油路在山间蜿蜒。一棵棵柚子树郁郁葱葱,很难相信,这里曾是国家级贫困村。

距离万盛城区20公里外的丛林镇海孔村,曾因交通不便,没有产业支撑,于2014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村。全村358户中,有32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只要心中有太阳,脱贫的路上就会有光芒。姚茂芳作为国家级贫困村的村委会主任,自脱贫攻坚的号角在海孔村吹响以来,她就把脱贫攻坚工作当成最大的政治任务,带领班子成员,进社入户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群策群力想办法,真抓实干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不是在村民家里就是在走访村民的路上,住房、就业、医疗、教育、饮水……姚茂芳把村民们的难题一个不落地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于是,海孔村相继实施了硬化入户路、安装自来水、改造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几年来,村内住房、医疗、交通、水、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都得到大幅改善。

2020年底,海孔村村级公路全部硬(油)化,一元公交直达海孔村便民服务中心,实现社社通硬化路、户户通人行便道,道路通达率100%;累计实施旧房改造73户、人居环境整治10户、卫生厕所改造298户;全村32户贫困群众饮水安全均得到保障,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均达标;全村电信、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

发展集体产业

202123日是让姚茂芳难忘的日子,因为经过两年的努力经营,村里的山地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盈利了,每户社员共分得红利1634元,村集体分得红利52288元。

以前,海孔村全村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为主,缺乏支撑产业,村集体基本无经济来源,村委会日常开支存在严重困难。

如何解决村委会收支严重不平衡的问题,同时能够帮助村民在种地之余获得更多收入?这成了姚茂芳和驻村干部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单打独斗不行,要让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又能抵挡风险,必须培育集体产业。姚茂芳和驻村工作队员们走访后发现,海孔村村民基本上家家都有养鸡的习惯,但都以散养为主,数量少、规模小、销售难、增收带动力不够。经过反复论证,姚茂芳和驻村工作队决定在海孔村发展山地鸡养殖业。

2019528日,海孔村飞上枝头山地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32户脱贫户以电商扶贫免费提供的山地鸡苗和到户产业发展资金入股,村集体以10万元扶贫资金购买粮食入股,共养殖山地鸡3000只。

合作社成立以后,村民参与热情高涨,一有时间就自觉去合作社割草喂鸡、照看鸡群。姚茂芳说,山地鸡养殖项目推进良好,效益喜人。2019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零的突破,增收11万元。

山地鸡养殖只是海孔村发展集体产业的一个缩影。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该村积极利用村属柒根树农业发展公司,承接便道、蓄水池修建等小型基建项目,实现收入2万余元;整合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120万元,与红岩村、新建村、绿水村等联合发展双孢菇项目,目前运转良好,预计2021年分红收益8.4万元。

截至2020年底,全村蜜柚种植面积达450亩、食用菌种植25亩,山地鸡养殖9000余只,形成了以蜜柚种植、食用菌种植、山地鸡养殖为主导的脱贫增收集体产业体系,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22.6万元。

脱贫不落一人

姚茂芳告诉记者,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海孔村不断深化帮扶意识、健全帮扶机制,走村入户,详细了解每一户脱贫攻坚户、返贫户及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一户一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殷大伦已复工上班。”“殷大伦女儿需要上网课,但网络不稳定。”“及时电话联系片区网络维护人员。这是姚茂芳的工作日记,详细记录着村里每户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任何一户有困难时,她都在第一时间想方设法进行解决,即使村里暂时无法解决的,她也会及时向上反映,争取尽快帮村民解决。

杨其芳家一直是姚茂芳的心病。杨其芳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一共4口人,有3人身患残疾。祸不单行,20203月,杨其芳的丈夫曹洪云因病去世。姚茂芳十分担心剩下的3个残疾人的生产生活问题,每周都要去看望三四次。

在曹洪云住院治疗期间,姚茂芳动员党员群众为该户捐款1.4万余元,同时争取上级资金3万元,帮他家改厨、改电、搭建鸡棚、安装太阳能,尽量为家里的3个残疾人多提供一点生活保障。

在曹洪云去世后不到一个月,姚茂芳和两委成员一道通过全力争取相关政策,为3人申报特困供养待遇,每月领取补助金,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难题。

他们都是我的家人,因为我的根在这里。这是姚茂芳时长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5年来,姚茂芳在一次次的走访中,不断向村民讲解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政策,努力把政策讲深说透,让村里的老少妇孺都知晓。

截至2020年,全村累计有53人次享受了义务教育扶贫资助;建卡贫困户全部购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和精准脱贫保险,在家建卡贫困户全部签约家庭医生,享受常规体检、健康指导及问诊服务;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将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的家庭及时纳入临时救助或争取低保兜底,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如今的海孔村,一条条干净平坦的生产便道穿梭在田野与村落之间、一栋栋粉刷一新的农房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一声声鸡鸣预示着明天会更好。

所有的荣誉都属于昨天,为了全体村民明天的幸福生活,今后还得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姚茂芳说,接下来,她将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领海孔村村民稳步走在奔小康的大道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