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区县动态

潼南多措并举,全面擘画乡村振兴新郭坡多措并举,全面擘画乡村振兴新郭坡

日期:2021-10-08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重庆市潼南区柏梓镇郭坡村,按照市委安排部署,聚焦党建引领、产业示范、生态美丽、乡风文明四大着力点,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一件事情接着一件办,扎实推进郭坡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落实落细。

一、背景情况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最为突出的表现仍是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

)队伍建设较为滞后,人才聚集欠引力受城乡发展差异、创业环境、成长空间影响,大部分城市人才不愿意下乡,造成人才队伍不优,善经营、懂管理的人才较少,尤其是领头雁较为稀缺一定程度制约着乡村振兴。

)环保意识仍较淡薄,观念转变要时间。虽然已经开始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实行居民门前三包,并在示范点内新增垃圾投放点和垃圾车,但是村民生活习惯的转变和环保意识的形成难以一蹴而就仍需要持续的宣传教育与制度规范。

(三)工作需要财政支撑,项目推进缺资金乡村振兴涉及面广,工程量大,不仅需要整合各部门资源,还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建设资金仍存在缺口。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统领,三治融合,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按照党建为核心、自治为根本、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基础的总体思路,打造乡村治理新体系,打好乡村善治组合拳,使郭坡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初具雏形。一是建强村级阵地。在示范点内发展建立了传播时代强音的优秀讲习所,定期召开三会一课,确保两学一做常态化,积极引导基层干部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学习重庆两高”、“两地定位和四个扎实要求,牢固树立党性党纪意识,做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并严格按照《村(社区)组织工作指导规范》,全面完成了标准化服务中心阵地建设,切实将乡村振兴前线作战部做大做强。二是优化治理体系。坚持一事一议,充分执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民主决策制度,依托村民议事协商平台,拓宽群众参政议政范围,同时推行村两委成员轮班制度,确保天天有人在,事事有人办,牢固搭建了基层民主政治平台;紧紧结合三官下乡活动,通过村广播、QQ群、微信群、院坝会形式,重点聚焦金融诈骗、电信诈骗等农村常见问题开展系列普法宣讲25场,发放相关宣传资料1000余册,同时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不仅积极化解矛盾纠纷,把法讲明,把理说清,定纷止争,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三是积极创新人才机制。以强组织,讲奉献,构和谐为目标,以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为重点,多渠道培养选拔村干部,吸引更多政治觉悟硬、干事能力强的农村年轻人进入村干部队伍,目前郭坡村已完成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工作,配齐本土人才3名,后备干部3名,借力潼南区三百三千人才培养计划,引进了3名水利、畜牧兽医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头雁领航群雁高飞自成一景,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二)产业示范,特色引领,激发乡村振兴源动力瞄准产业兴旺,因地制宜施策,在实现小村庄、大作为中找方位、找定位、找地位。一是落实一村一品”,夯实第一产业基础郭坡示范点精心编制发展规划,经区规委会审定通过,紧跟对潼南柠檬产业的高点定位,大力发展柠檬产业。目前,已建成300亩柠檬脱毒育苗中心1个智慧柠檬园、50亩柠檬品种展示园600亩欧标柠檬园;与此同时,还发展了500亩桃园500亩有机蔬菜产业园500亩优质油菜示范园逐步构建起了产业鲜明、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发展格局二是发展休闲农业,农旅产业深度融合。依托特色种植,举办柠檬(桃)采摘节、桃花节等,用美丽田园风情吸引游客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三变改革,盘活利用示范点内的集体土地、闲置房屋等,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在郭坡村瓦书房院子打造农家乐1家、特色民宿1家、垂钓中心2处,让农业延伸到到旅游服务产业,丰富了现代农业的内涵,加大了产业辐射带动效应,提升了农业价值和产业效益。成功举办两届醉美桃花季赏花采摘活动,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100余万元,带动周边农副产品销售12万元。三是创新经营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公司+集体+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广大农民加入合作社抱团致富目前,共流转土地4000余亩,现有农业企业及生产大户15余家。农旺农业将财政投入80万作股金发展以桃子种植为主的集体经济,企业占50%,土地流转户占30%,贫困户占10%股权,每年分红。区农投集团投入190万发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建设,企业享有50%股权土地流转农户享有10%股权,贫困户享有10%股权,每年分红充分实现产业与村集体、流转土地农户及贫困户的利益机制链接。

(三)设施完善,生态美丽,刷新乡村振兴高颜值按市乡村振兴现场会安排,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整治,打好生态振兴组合拳,打造高颜值美丽乡村。一是以清开路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订立《村庄清洁公约(十要)》,落实门前三包制度,规范村庄畜禽散养行为,引导村民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产习惯,从源头减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严格落实垃圾日清扫、日收集、日清运制度,持续开展农村垃圾分类配置三分类垃圾桶90个,两分类到户垃圾桶400个,建设完成厨余堆肥池2个,可回收垃圾回收站1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体系100%覆盖打造垃圾分类示范标杆村在示范点内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宣讲动员会,分发宣传资料500份,制作垃圾分类横幅6幅、墙画12幅,动员群众每月逢10号开展以三清一改为主的村庄清洁行动,配备公益性岗位14人,定期维护村庄清洁,建立起乡村清洁卫生管护长效机制。二是以整引路有序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紧紧围绕  “五美”目标,将保留乡村风貌与升级完善基础设施相结合,体现建筑个性和文化风格,防止千村一面。整治房屋外观形式和建筑色彩,将农村废弃的陈砖、旧瓦、石槽、石磨等融入到花池花圃的打造中以达到与乡村风貌的基本协调。截至目前,已拆除危旧房屋38户,改造提升房屋35户,庭院整治46余户,实现34户厕改、15户厨改,更换树脂瓦5100平米、刷白外墙约3500平米,打造花池花圃300余米,栽种木春菊、三角梅、金丝皇菊马鞭草1.5万余平米,栽种观赏树500余棵。三是以修铺路着力补齐便民基础设施短板聚焦污水三排问题,全面推行畜禽科学养殖、雨污分流、生态净化、达标排放,防止污水入河拆除原来张家堰危桥并重建,清淤整治河道500新建改扩道路1800余米,连户步道400余米,生态停车场1完成10幅,安装指示牌6改建升级便民服务中心,完善服务功能。目前,整个优化工程已基本完工,以实打实的行动、看得见的改变努力让乡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好去处。

(四)移风易俗,文明乡风,提升乡村振兴幸福感坚持坚持“软”“硬”结合,以乡风文明为核心推进文化硬件设施提升和文化软实力建设。一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已建成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免费对外开放,全年借阅人次达1000多人次高音频广播实现村村通;打造三和民情工作室,成立基层道德宣传员队伍红白理事会、乡贤会等,植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化元素,利用宣传栏、院坝宣讲、文艺巡演等活动,对广大群众进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公民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厚植文化厚土,激励文明风尚二是树立文明新风。结合两乱一私设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拆除取缔寺庙1处,土地庙2处,破除封建迷信,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制定了《村规民约》及《评先评评优标准》,对社会治安、环境卫生、民主管理、乡风民俗等方面进行约定,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持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展现个人品德,弘扬家庭美德,形成了人人争做文明人、户户争当文明户的良好氛围。

三、重要成效

(一)机构健全,擘画乡村振兴发展蓝图。实施乡村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因地制宜研究制定《郭坡村乡村振兴示范点规划建设方案》,为乡村振兴示范工作开展做好规划画好蓝图。为切实加强党对乡村振兴示范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区级工作专班,由区领导任组长,抽调15名能力突出的区部门村干部分级成立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年、季、月工作安排,把示范工作分解到各项重点工作中,保证项目责任落实到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机制创新,突破乡村振兴发展难题。乡村振兴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通力合作示范点建设坚持干部亲力亲为、施工单位精细建设、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定时召开工作推进会,进一步落实责任、严明标准,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村两委定期召开院坝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到重大事项的讨论决策中,并向村民通报工作进展,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资金用活,走实走稳美丽经济发展路子。用活扶持补助资金,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将扶持资金投入区农投集团作为股权化改革试点资金,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按投资金额获得固定分红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优势,激发银行资金、社会资本流入农村,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已吸引汇隆农林、涪润农业、潼画旅游等10余家公司承包土地发展特色农业,为20余户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0余万元,支持14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增收。区财政补助垃圾分类标杆示范村建设资金10万元用于配套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配置垃圾桶、堆肥池和垃圾回收站;用活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投入150万进行绿化湿地打造和生态环境提升项目,投入590万瓦书房等院子进行提升,投入30万建设景区标识标牌和柠檬采摘便道,村容村貌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得以双提升。

四、经验启示

(一)多管齐下,产业发展蹄疾步稳。一是构建柠檬全产业格局。补齐柠檬全产业链短板,实现柠檬生产体系化、标准化、品质化品牌化,提升投资者和老百姓收入未来计划在示范点内修建专业的柠檬冷链包装等设施升级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终端,努力建成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实现农产品贸易流通电子商务化;二着力培养乡村旅游示范项目以柠檬产业振兴示范点带动30公里柠檬产业景观带建设,发展农业+工业产业观光旅游;并且按照11 +4 +1条景观带”规划,进一步完善民宿、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打造一批集农耕体验、农业观光、康养度假于一体的休闲农业精品旅游线路,形成特色生态旅游品牌,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二)多措并举,环境优化长效推进。一多方参与齐抓共管创新人居环境管理维护机制。继续推行实行党员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包保责任制,继续向居民住户开展卫生文明宣传引导村民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二是抓细便民设施建设,做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完善示范点便民服务中心,配置村卫生室等,继续对房屋进行风貌改造,打造农耕文化广场走廊柠檬文化广场等为村民提供休闲场所抓好旅游设施完善,打造特色柠檬村落。将建设旅游接待中心,完善餐饮、购物等服务设施,重点挖掘柠檬主题文化将柠檬产业、柠檬文化融入景观打造,规划建设柠檬主题村落

(三)多点发力,干事创业热情高涨。一是用优惠的政策和开放的氛围吸引在外的成功企业家、知识分子回村,让有知识,有资源,有情怀的乡贤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二是加大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力度。重点围绕柠檬等产业分层分类培训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高素质农民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抓好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普惠金融政策,试点农村三变改革,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群众参与乡村发展建设、共享乡村振兴成果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