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乡村振兴局向大佛街道父老乡亲汇报今年重点工作

12月3日下午,潼南区“发言人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乡村振兴进行时专场发布会活动”在大佛街道办事处的丰产村服务中心进行。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宏主持。200余名社区群众参加活动。区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龚胜强向与会干部群众介绍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推进情况。
龚胜强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潼南今年主要抓了三项工作。一是精准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持续抓好社会保障兜底,全区低保兜底脱贫户2178户、4166人;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开展临时救助2765人次,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深入开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行动,为135名学生送教上门,全区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拨付886.89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8372人次,做到应助尽助、一人不漏。严格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安排资助参保资金800万元,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参保率为100%;认真落实医疗救助分类资助政策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报销脱贫群众医疗费用3151.1万元,167个家庭医生团队与2.04万名脱贫群众签定服务协议,实现家庭签约医生全覆盖,今年共开展服务6.2万人次,全区无因病返贫致贫人员。持续加强农村住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今年实施危房改造419户。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供水保障“一改三提”建设,投入2500万元新建供水管道98公里,惠及3万余群众,农村饮水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二是持续强化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印发《潼南区健全防贫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方案》,成立专项工作组,坚持“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消尽消”,采取镇村日常摸排上报、帮扶干部“大走访、大遍访”上报、行业数据共享比对提醒等方式,常态化对全区所有农户进行动态排查40万余人次,及时核查预警信息3700余条。对纳入监测系统的892户、2331人易返贫致贫户,安排1784名干部结对帮扶,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精准落实产业、就业、综合保障、临时救助等帮扶措施2637条,风险消除716户、1884人。常态化持续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回头看”,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动态清零问题37个,坚决守住返贫致贫底线。三是切实加强资金项目管理使用。坚持资金投入力度只增不减,建立区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机制,出台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今年争取上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8402万元、同比增长680万元,区财政安排资金3850万元、同比增长150万元,落实具体项目115个。全面清理2011年以来扶贫项目1579个、资金12.87亿元,确认形成扶贫资产8.8亿元。督促指导部门、镇街做好确权登记、产权移交,明确管护责任,促进扶贫资产持续发挥效益。
龚胜强说,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潼南今年重点抓了三方面:一是分层分类实施乡村振兴。坚持统筹谋划、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点面结合,研究制定《分层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将23个镇街分为先行示范、重点帮扶、积极推进3大类,304个村(社区)分为试点示范、重点帮扶、积极发展、稳步推进4个类别,分镇村两层强化政策支持,确保乡村振兴取得实效,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郭坡村在2021中国·重庆潼南国际柠檬节期间成功开园。开展示范村带动重点帮扶村“双村帮带联建”活动,对5个示范村、5个重点帮扶村、1个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实行“一对一”帮带,做到优势互补、工作互动、支部共建、发展共赢。二是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推进太安镇蛇形村、罐坝村,柏梓镇郭坡村、小岭村、中渡社区人居环境示范片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塘坝镇古家村、太安镇蛇形村、柏梓镇中渡社区445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集中排查清理2013年以来财政投入改造厕所3.46万户,对问题厕所分类制定整改措施,分步实施整改,推动乡村生活宜居、生态优美。三是全力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银行。选取共46个村(农村社区)开展乡村治理积分制推广试点,人居环境、村规民约、乡风文明等内容纳入积分范畴,按照积分1分对应1元人民币的标准,积分与物品价值匹配的原则,以积分对换相应家庭日常用品。
活动中,龚胜强还就农村家庭致贫返贫后如何在网上申请成为监测户、潼南籍脱贫户家庭及监测户家庭如何申请“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等问题,一一做了准确详细的解答。
龚胜强说,潼南将把大佛坝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样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