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完成“两委”换届工作,为巩固脱贫成果 做好组织保障

自2020年12月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启动以来,永川区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严格按照市委部署和有关规定,牢牢把握换届工作目标要求,精心谋划、认真组织、扎实推进,全区村(社区)“两委”换届平稳有序、风清气正。截至2021年5月17日,全区263个村(社区)高质量完成“两委”换届工作,按期换届率100%,一次性选举成功率100%,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100%,圆满实现“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建强组织、夯实基础”的目标,为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强化了组织保障。
(一)主要做法
1.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压紧压实换届政治责任。区委坚持把换届工作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明确“书记工程”,以上率下,层层压实换届主体责任。一是区委带头扛责。区委书记主动扛起换届工作第一责任,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召集换届领导小组会专门部署,对配强班子、严肃纪律、疫情防控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带头深入村(社区),带动区委常委“一班人”及其他党员区领导自觉履职。二是部门积极担责。成立区换届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民政部门牵头抓总,纪委监委、政法等17个成员单位各司其责,对换届工作全程把关。设立综合服务、政策解读等8个专项工作组,对换届选举、疫情防控等工作具体负责。三是镇街主动领责。各镇街党(工)委对标成立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牢牢把握党对换届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直接把关村(社区)书记人选,逐一对“两委”人选“过筛子”,确保人选质量;紧盯选民登记、投票选举等关键环节,严格法定程序推进,确保换届流程合法、结果有效;书记带头包联1至2个村(社区),带动班子成员“包村(社区)联户”,摸准摸透社情、民情、选情。
2.坚持“抓重点、破难点”,筑牢筑实换届基础工作。强化底线思维,围绕解难点、通堵点、清盲点,把握前瞻性、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一是提前谋划人事安排布局。着眼积极稳妥推行“一肩挑”,提前一年谋划“两委”人事布局,切实解决人选资格条件问题。全面开展“两委”班子回访、“两委”成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不适宜的继任人选及时优化调整。突出政治标准,列出“负面清单”,严格区级联审制度,确保把优秀人才选进来,把不符合要求的挡在门外。换届以来,累计审查村级人选4789名,取消候选人资格68名。二是着力加强后进整顿转化。全覆盖摸排可能影响换届选举的重点区域、重点群体、重点人头、重点问题,分类建立重难点村(社区)台账35个。细化选派第一书记、区级部门帮扶等“四个一”工作措施,“一支一策”蹲点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开展“回头看”,为成功换届打好“提前量”。三是扎实做好换届保障准备。按照“党组织分段选举”“村(居)民委员会5月17日集中统一选举”相关要求,积极协调教育主管部门,落实“两委”换届选举放假调休,保障选举场地和教职员工参选权利。牵头协调财政资金,按照每镇街30万元的标准落实换届选举工作经费,保障换届选举所需基本物资。统筹调度纪检、卫生、公安等工作力量进驻村(社区),保障换届选举依法依规、平稳有序。
3.坚持“按程序、重规范”,从细从实换届流程步骤。对标支部工作条例、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严格程序步骤,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一是细化换届流程。细化党组织换届6个重点环节18个关键步骤,村(居)民委员会换届9个重点环节29个关键步骤,统一制作“两委”换届请示报告、决定批复、公示布告等27个常用文书参考样式,拉通绘制“两委”换届工作时间表、流程图,坚持每周印发重点工作提醒,确保时间到天、责任到人。二是强化业务培训。区换届办牵头召开全区“两委”换届业务培训会,扎实培训区镇村三级换届“操盘手”2310余人,全面领会换届精神,把握换届政策。镇街采取专题培训、观摩学习等方式,帮助村(社区)相关人员吃透政策、掌握方法,熟悉操作流程。村(社区)党组织采取模拟演练、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参与换届工作人员全部“过镜”,确保换届各项任务要求熟记在心。三是从严督导指导。抽调党员骨干32人,组建区换届指导组8个,紧扣候选人提名、人选公示等关键节点,全员下沉村(社区)专项督导,确保重点环节“零差错”。瞄准“选举一次成功”目标,全覆盖向村(社区)派驻工作组,围绕“两委”换届实施方案、风险防范、人选推荐等,全程跟踪指导,确保程序标准和规定动作全部落实到位。
4.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明严实换届纪律风气。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力促换届风清气正、风平浪静。一是强化纪律宣传。通过院坝会、进村入户、乡村小喇叭等方式,点对点、面对面向党员群众广泛宣传。印发《致党员群众的一封信》和换届有关纪律要求30万余份,让“六不准”“十二严禁”等纪律要求入脑入心。“两委”换届竞职人员、工作人员人人签订纪律承诺书,切实拧紧换届纪律“阀门”。二是强化纪律监督。建立“两委”换届区镇村三级信访举报渠道,搭建电话、网络、信件、信访等“四位一体”综合举报受理平台,设立基层换届监督举报点1160余个,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监督。组织开展“两委”换届风气专项督查,切实加强对换届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纪律监督,做到“全方位、无死角”。三是强化纪律查处。建立换届信访举报快速协调查办机制,会同纪检、民政等部门及时办结各类信访举报案件。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坚决依法打击干扰破坏换届选举行为,切实架起严肃换届的纪律“高压线”。
(二)工作成效
1.书记队伍更强。换届选举后,263个村(社区)书记主任全部实现“一肩挑”,实现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有机统一,党对农村事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与上届相比,新一届村(社区)书记平均年龄下降2.4岁,大专以上学历提高12.2个百分点,队伍更年轻、学历更高;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优秀人才占比提高11个百分点,组成来源更合理、更广泛、更专业。
2.干部结构更优。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1897人,平均年龄42.1岁,同比下降1岁;大专以上学历64.2%,同比提高20.7个百分点。专职干部1636人,平均年龄41.3岁,同比下降2.7岁;大专以上学历68.7%,同比提高20.4个百分点,学历年龄实现“一升一降”。每村(社区)至少有1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部分优秀老干部继续留任,老中青搭配更加合理。班子成员中挂职本土人才、返乡大学生等群体658人,占比提高10.2个百分点,高层次学历、有工作经验人员占比明显提升。
3.选民热情更高。通过广泛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换届选举氛围,极大调动了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全区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应到会党员18764人,实到会党员18208人,党员平均参选率达97%;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登记选民524298人,实到会461109人,参会率达87.9%,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证。
4.纪律风气更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启动以来,累计收到信访举报12条,其中与换届直接相关的1条,较上届37条明显下降。通过“保留待遇退出一批、降低岗位使用一批、集体经济组织分流一批”等“四个一”措施,稳妥安置离任村(社区)干部,未发生一起离任干部集访信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