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一个小喇叭,宣传进万家

近日,笔者在潼南区太安镇灌坝村看到,一位迎年近八旬的老人家手持小喇叭、迎着寒风,正在一个个农家小院进行环境治理宣传:家家门前通了路,整不干净无出路。 房前屋后不干净,家中可能要生病。衣服裤儿脏兮兮,难讨婆娘难娶妻。 床铺被盖黑糗糗,客人来了就想溜。厨房脏得不像话,请客吃饭都害怕。新时代,新气象,搞好卫生才像样。美丽家园大家建,小康社会早实现。党的政策就是好,撸起袖子往前跑……
这位手提喇叭进行环境整治宣传的老人叫蓝树根,今年79岁,家住灌坝村五社狮子小区,曾先后任过灌坝村的村主任、村支书,现在是村上的义务宣传员,也是环境整治监督员。
问起义务宣传的初衷,这位老人侃侃而谈:“你看,我们灌坝村2016年就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同时还是潼南休闲乡村旅游度假区、乡村振兴的重点村,这几块牌子多响亮啊!如果村里还像过去那样柴草乱堆、鸡鸭乱跑,自己住起安逸吗?游客看了会再来吗?所以呀,我们一定要把环境整治好,把这块金字招牌维护好。只有美化了‘面子’和‘里子’,大家住起才舒心,游客看了才开心!”
据了解,罐坝村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一直在倾力打造集现代农业展示、农旅休闲娱乐、乡村康养度假于一体的一站式旅游度假目的地。可是该村党支部却发现,推进中总有那么少部分人出口成“脏”,垃圾乱扔,不注重房前屋后的清洁卫生,严重影响了这个美丽乡村的形象。因此村里决定组建一支“环境整治小分队”,既宣传党和政府建设美丽乡村的政策,也监督村里环境顽疾整治情况。
于是老党员蓝树根主动申请,当上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宣传员和义务卫生监督员。去年8月份,他自掏腰包,买了一个大喇叭,按照环境整治文件写了几段很接地气的顺口溜,并录制成音频节目,每天提着喇叭走村串户循环播放,大力宣传文明新风和环境整治政策,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潮中来。
从这一天起,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在罐坝村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人们都会看到一位佩戴党员徽章、手拿喇叭的老人,在挨家挨户宣讲环境整治的重要性。由于他写的“顺口溜”通俗易懂,针对性强,很受老百姓欢迎,久而久之,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清洁家园的氛围便在灌坝日渐浓厚起来。
“滨江路一个名叫蓝桂华的村民,过去散养了二十几只鹅,弄得垃圾遍地,很不卫生,我就抽了半天时间,提着小喇叭,跑到她家去宣传。蓝桂华很不好意思,当即请人做了一个大笼子,把鹅圈养了起来。”蓝树根说,看到村民环境观念一天天转变,村庄一天天变美,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心里比吃了两片“烧白”还舒服。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难点就是改变村民的卫生意识和生活习惯。多亏老支书蓝树根同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这种巧妙的方法和长期的坚持,村民们都能主动参与到环境卫生治理中来。”提起蓝树根,罐坝村党支部书记郑长春赞不绝口。
昔日乱堆乱放的杂物、垃圾难觅踪影,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焕然一新,房前屋后鲜花盛开,绿树成荫。“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现在的罐坝村让“世外桃源”有了清晰的模样。“虽然快满80岁了,但只要还走得动,我还会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余热。”蓝树根说。
闪闪的党徽映照着蓝树根坚毅的脸庞,这位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和见证人,用一个小小的喇叭,把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美丽乡村的指示精神宣传到了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