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社会帮扶

巫溪县“四个三”抓实驻村帮扶工作

日期:2019-12-03


巫溪县“四个三”抓实驻村帮扶工作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巫溪县坚持把驻村帮扶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创新驻村帮扶模式和驻村管理机制,突出抓好“四个三”,驻村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聚焦“三个精准”,压实帮扶责任
        一是精准选派人员。坚持“八不派”选人法,即:干部个人不愿的不派、不经民主推荐的不派、农村工作不熟的不派、政治素质不高的不派、组织能力不强的不派、群众感情不深的不派、工作作风不实的不派、法纪观念不强的不派,共选派驻村工作队307支921人,实现帮扶全覆盖。二是精准定位职能。坚持以指引干部驻村“干什么、怎么干”为切入点,制定县级领导联系帮扶乡镇制度、扶贫集团工作制度、驻村工作队工作制度,明确驻村帮扶六项职责、十项任务,确保驻村工作到位不越位。三是精准督查问责。印发《驻村工作负面清单》,负面清单中同一情形连续出现2次以上的,召回履职不力的驻村工作队员,约谈派出单位、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实行“钉钉”管理系统定位打卡签到,县级领导带队不定期督查“三在村”制度落实情况,督促驻村工作队真正“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全年优化调整第一书记28人、驻村工作队员48人,召回工作推进效果不好的第一书记9人、队员8人。
        二、实施“三项举措”,增强帮扶能力
        一是提升战斗力。按照“65432”结对帮扶原则,开展“万名党员干部包万户”活动,即:县级领导结对帮扶6户;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结对帮扶5户、副职领导干部结对帮扶4户、一般干部职工结对帮扶3户;学校、医院、国企一般职工结对帮扶2户。全面组织“百日行动”决战攻坚,1.1万余名帮扶责任人、921名驻村工作队员、2300余名村(社区)干部全身心投入一线奋战。全县尽锐出战,驻村帮扶力量大幅增强。二是提升能动力。每年定期组织2期“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业务培训班,每期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邀请县外时事政策专家、农技专家以及县级各部门业务能手,举办专题培训班。印发《精准扶贫政策文件汇编》和《工作手册》2万余份,进一步提升驻村工作实战能力。三是提升内生力。策划“决胜脱贫攻坚-我在一线”“贫困村今夕变化”等驻村工作系列宣传报道,开展“讲述扶贫故事、决胜脱贫攻坚”主题演讲、“驻村帮扶十佳案例”评选活动,推行经验做法,树立榜样典型,驻村干部工作激情有效激发、工作动力明显提高。
        三、紧盯“三大重点”,提升帮扶实效
        一是建强村级班子。驻村工作队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积极协助村支“两委”,优化基层骨干队伍,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明显提升。今年,贫困村调整不胜任村干部53名,补齐村干部80名,新发展党员102名,回引185名本土人才到村任职,持续整顿后进基层党组织62个。二是谋好产业路子。推行“三会四访”工作法,即:工作队驻村后,开好村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座谈会,先访驻村的特困户、党员联系户、致富户、农技户,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找准致贫原因、找准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培育“一村一品”,助农增收。三是抬高思想底子。在贫困村每月开展驻村帮扶“五步感恩互动”活动,即:贫困现场“看”、前后变化“比”、帮扶人员“导”、院坝座谈“评”、镇村干部“讲”,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不等不靠、主动摘帽的思想,实现“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四、强化“三大保障”,筑牢帮扶后盾
        一是强化政治保障。建立干部提拔任用导向机制,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满意、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的队长和队员,予以表彰奖励;对圆满完成“减贫销号”任务、实绩特别突出的,直接提拔使用。单列驻村工作队年度考核结果,优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落实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和岗位晋级保障。二是强化工作保障。结合“百日行动”,联系乡镇县领导每周调度,会同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听取驻村工作汇报,帮助队员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大力支持驻村干部办实事、抓项目,坚定驻村干部信心和决心,确保驻村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强化生活保障。印发《关于落实驻村工作队后勤保障的通知》,明确七项保障内容,县财政在经费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每年拨付1400余万元用于驻村工作队后勤保障;探索制定《驻村干部关爱救助机制》,每年财政配套100万元,用于关爱救助因公受伤干部、因公牺牲干部家属。切实消除驻村干部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驻村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