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倾情倾力 精准聚焦全方位助推石柱县脱贫攻坚工作

2015年6月18日以来,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石柱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市委办公厅切实牵头,相关领导率先垂范,成员单位倾情参与,石柱县委县政府主动对接,对口帮扶工作有声有色、有力有效。2015年,石柱县获得重庆市扶贫资金管理绩效评估考核一等奖。2016年,获得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综合考核一等奖。
一、深入调研指导,明晰精准帮扶思路
市委副秘书长薛竹多次率市委办公厅、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农发行重庆分行等扶贫集团成员单位领导到三河大歇、龙沙、中益等乡镇进行了实地检查、调研、指导扶贫工作;市委办公厅派驻的挂职领导干部,经常深入贫困村和贫困户家中实地调研,对万朝、中益、金铃、三河、南宾等33个乡、镇(街道)206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走访、慰问,掌握了完整的第一手资料,为形成清晰的对口帮扶扶贫工作思路,即:教育扶贫优先,基础设施跟进,特色产业增收,扶贫搬迁安置,医疗救助解难,慰问穷人暖心。在清晰的对口帮扶扶贫工作思路指引下,科学规划了对口帮扶石柱县精准扶贫项目50个,决定投入帮扶资金、物资1600.15万元,成为石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助推器”。
二、瞄准脱贫目标,科学规划帮扶项目
按照“真扶贫、扶真贫”的要求,坚持“各尽所能、整合力量,以人为本、精准帮扶”的原则,对准石柱县2017年脱贫“摘帽”目标,进一步梳理帮扶项目,完善帮扶思路,细化、实化集团帮扶的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整合集团帮扶的资金和力量,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责任,发挥各成员单位优势开展对口帮扶。各成员单位对口帮扶资金实行统一筹集,打捆整合,统筹安排用于对口帮扶项目实施。每个成员单位都进一步明确帮扶任务,除了积极筹措资金、统筹推进集团帮扶项目外,还明确到具体的村社,点对点地开展精准帮扶工作。2015年以来,23个成员单位积极为石柱县出力献计,精准扶贫规划项目50个,投入帮扶资金、物资共计1600.15万元,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教育扶贫、产业发展等多领域给予帮扶,充分了发挥集团帮扶的拉动作用,使石柱的地区生产总值由2013年的107.4亿元增为2016年145.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70元增至2752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65元增至10674元。贫困村由85个减为20个,贫困户由15758户减为2937户,贫困人口由54908人减为10354人,贫困发生率由15.7%减为2.6%,两率一度(贫困户漏评率、错退率、群众对精准扶贫的满意度)分别小于1%、2%、高于90%。返贫率也控制在1%以内,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三、狠抓教育帮扶,切实强化内生动力
市委办公厅帮扶集团在对口帮扶中注重内因驱动,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想要永久脱贫,靠教育斩穷根”、“一家出个大学生,全家脱贫有希望”的观念,加大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投入对口帮扶扶贫资金112万元对三星、中益、临溪等3个乡镇的4所小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了改善;投入帮扶资金60万元,先后对三星、中益、沿溪、万朝、临溪、新乐等6所边远贫困乡村小学的200名小学生进行资助;对全县50名贫困大学生、50名普高中生(职高生)、50名初中小学生分别每人资助5000元、3000元、2000元,让他们顺利圆了学习梦。同时,邀请教育专家对三河等边远小学的130名教师名进行师资培训,培训合格率达100%,极大地提升了农村边远小学教师的素质。通过这些教育扶贫举措,让石柱贫困乡村的孩子们有良好的教学条件,享受均等的教育资源,不输在起跑线上。
四、加大资金投入,解决出行居住难题
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始终把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作为对口扶贫帮扶取得实效的重要突破口,对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最强烈、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实难题进行帮扶。先后投入帮扶资金480.3万元,用于援建大歇镇流水村的人畜饮水、三河镇万寿寨村沟渠建设、万朝镇万福村沟渠整治、白玉村委活动广场和山益乡大堡村、万朝镇万兴村、沿溪镇清明村、马武镇宝莲村、三河镇蚕溪村和白玉村、中益乡龙河村等7条村组公路12.8公里;整治恢复灌溉沟渠7条共2270米,使1450亩农田得到有效灌溉。一系列措施既畅通了农业特色产业投入品的运进和优质农产品的运出,又解决15600多名群众的出行难题,还改善了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投入帮扶资金162万元,建成4个土家风貌独具、环境优美整洁、设施配套完善的扶贫搬迁安置居民小区,搬迁安置农户285户1070人。
五、培育特色产业,切实增强造血功能
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瞄准产业扶贫,长效增收的脱贫路子,投入帮扶资金303万元,对三河镇万寿寨村、白玉村、拱桥村的猕猴桃基地、长毛兔养殖、阴米加工、藏香猪养殖、中药材种植、蔬菜农产品冻库建设、临溪镇旭光村核桃基地、马武镇宝莲村中蜂养殖、沿溪镇清明村中药材基地、悦崃镇寺院村土鸡养殖、三益乡大堡村经果林等14个石柱特色农业产业予以立项支持,惠及贫困户968户3389人,充分发挥了产业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并脱贫致富的示范引领作用,为贫困村、贫困户的持续增收,增添了不竭动力,走出了产业扶贫、帮扶项目带动的“造血”式扶贫路子。
六、强化医疗救助,解决因病致贫短板
石柱县因病致贫的有5275户,占贫困户总户数的31.72%,疾病长期困扰贫困群众,成为脱贫的第二大制约因素。市委办公厅帮扶集团据此情况决定实施贫困户大病重伤医疗救助工程,投入帮扶资金30万元,对筛查出因病、重伤住院治疗报销药费后个人承担金额仍在5000元以上的贫困户,如下路镇高鹿村冉龙英、桥头镇野鹤村邓义翠、悦崃镇东木坪村冉义等身患重病、身负重伤且无钱支付医药费的60名贫困群众,每户补助5000元,让贫困群众享受到了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的帮扶真情和温暖阳光。
七、加大慰问帮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市委副秘书长薛竹多次率市委办公厅、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农发行重庆分行等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21个成员单位的领导到石柱开展传统节日慰问贫困群众活动,先后对因病因学、弱能智力障碍者而致贫的12个乡镇(街道)的68户贫困户进行慰问,送去了食用油、大米和慰问金500元,共对全县3733户困难群众进行了慰问,发放慰问资金77.5万元和1526件慰问品。通过走访慰问,让广大困难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达到了聚人心、促和谐、助脱贫的目的。
社会扶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