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县坚持高位推动 拓宽“触网”渠道 多方聚力抓好中国社会扶贫网各项工作

自2018年4月,秀山县启动“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工作上抓深抓实、从效果上求量求质,县委常委会3次、县政府常务会4次、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6次分别听取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工作情况汇报,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坚持高位推动、多方联动、对接互动,收效特别明显,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注册119024人,其中爱心人士注册101257人,贫困户注册17767人,管理员700人,发布需求信息3744条,其中物品需求3141条,资金需求603条,物品累计成功对接2376条,资金累计成功对接268条,实际已筹集捐赠资金20.79万元。
第一,提高思想站位,把社会扶贫网各项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大事来抓。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互联网+”社会扶贫是国家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扶贫的有效手段。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县委专职副书记任第一副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多个县级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秀山自治县“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社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明确职责到单位、责任到人头、进度到节点,全力推动工作开展。新设立中国社会扶贫网秀山管理中心,落实3名事业编制;在乡镇街道和村居相应建立管理队伍;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对完成1户建卡贫困户的注册给予10元工作经费补贴,成功发布1条合格需求信息并成功对接给予10元工作经费补贴,每个乡镇街道每年安排3万元专项工作经费用于中国社会扶贫网的推广和应用,从根本问题上解决了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
第二,构建三级联动,全力帮助贫困群众“触网”解难。建立“县、乡、村”三级抓、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全力推动注册应用推广工作开展,多形式助力社会扶贫。一是建设组织阵地。按照“县设管理中心、乡镇设服务工作站、村设信息点”的思路,完善阵地建设,管理中心设办公室、推广应用展示中心和爱心仓库三大板块,总面积达200多平方米。配备3名县级管理员,设主任1名,工作人员2名,主要负责管理中心日常工作运行,重点组织县内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开展注册、帮扶需求对接等活动,同时负责组织信息员、管理员开展业务培训等工作。乡镇有54名管理员、700名村级信息员,并明确工作职责。严格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等脱贫攻坚重点内容采集、审核、发布需求信息,做好有效对接、台账管理、宣传发动、信息反馈等工作,同时明确驻村第一书记负责信息发布的审核把关,确保发布需求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狠抓贫困户注册。发动帮扶干部、村支两委人员、大学生村官等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将贫困户注册全覆盖放在首位,进村入户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安装社会扶贫APP,一对一讲解使用方法、手把手教会注册和发布需求,做到每个建卡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注册,至少有一人会发布需求。秀山已实现了贫困户注册全覆盖。三是强化督促指导。县脱贫攻坚督导组和专项督导组将“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应用作为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通过网络核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下载注册、信息发布、应用推广、对接落实等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第三,加强整合推广,多渠道引导爱心人士“联网”济困。一是宣传力度再加大。充分利用县电视台、《秀山报》、秀山网、秀山在线、秀山百姓网等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在全县重要的交通路口,醒目位置设立固定的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海报在机关、学校、乡镇和社区等公共场所张贴,发动电信企业给全县人民发一条中国社会扶贫网的宣传短信,拍摄短视频和宣传片等,广泛宣传“中国扶贫网”及APP性质、功能、下载安装方法等,切实提升知晓度和下载率。对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工作的典型事例、扶贫小故事进行深度挖掘、动态报道,营造全民参与、全社会关注的浓厚氛围。组建志愿者宣传队伍。由县妇联、团县委、县民政局、县工商联、县总工会等部门牵头分别组建多支宣传小分队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进广场、进超市、进车站等公共场所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广泛宣传动员各界人士注册和分享网站,引导爱心人士奉献爱心,形成全民关注、参与的良好局面。二是充分整合各类资源,继续扩大爱心人士注册规模。结合“单位包村、干部包户、企业帮村”、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东西扶贫协作(山东德州)及市级帮扶集团(市商务委扶贫集团)联手助力帮助秀山县推广中国社会扶贫网等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人士聚焦扶贫济困,积极对接贫困群众需求,助力秀山新增注册3万余人。三是狠抓需求发布对接质量。严格管理需求发布内容,结合工作实际组织需求信息发布,重点突出在日常生活用品、贫困户自养产品销售、就业需求信息、培训需求信息等方面,结合工作总体安排进行有组织的发布和对接。四是开展集中募捐活动。充分发动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爱心组织及爱心人士集中组织开展一次募捐活动,共接受捐赠现金70余万元,物资6000余件折价人民币20余万元,资金主要用于中国社会扶贫网的推广、注册、对接及爱心超市,接受的物品由管理中心的爱心仓库统一管理,集中安排,重点针对急需的贫困需求对接和配发到各爱心超市。五是探索创建爱心超市。在全县试点设立27个爱心超市,出台贫困群众爱心超市积分实施细则,探索建立贫困群众评比积攒爱心积分方式,实现积分直接兑换爱心商品,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4月底前投入运行,在此基础上全年计划创建爱心超市50个以上。六是积极动员涉贫农业企业入驻。结合全市消费扶贫政策,出台入驻帮扶优惠政策,凡新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开店,月销售达10单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00元人民币,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帮扶模式,目前已有12家涉贫农业企业的32个商品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力争5月底前入驻商品100款以上。七是统筹规范扶贫商城运行。在武陵山消费扶贫交易中心打造“一馆一网四中心”,集中展示武陵山片区45个贫困区县消费扶贫成果以及明星企业、品牌电商农特产品等,进驻农特产品近1000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