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社会帮扶

“五小五大”模式助推乡村振兴——大足区高升镇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

日期:2022-08-02

为精准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足区高升镇探索出“五小五大”模式,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一、小队伍撬动大联动。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大足区政府帮扶集团高瞻远瞩,全盘谋划,从10个成员单位中抽调6名精干力量,组建了一支乡村振兴驻镇工作队,并从区政府办公室下派第一书记,从“人”这个最关键的环节着手,全力助推高升建设。6名队员吃在村、住在村,不分昼夜下队,积极召开院坝会,“识镇情、摸村情、了民情”,不怕艰辛,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协调开投集团、高新区、招商局、信访办、交通局、水利局等单位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乡村公路建设、河道治理、污水治理等20多个建设项目。用行动与智慧,赢得社会各界对高升镇的大力支持。

二、小阵地汇聚大合力乡村要振兴,党建要先行。为解决发挥党员作用、聚集群众力量、引领群众发展等问题,高升镇在帮扶集团的支持下,打造了全区首个开放式党建会客厅,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该会客厅打通了方便群众办事的“最后一米”,不仅是宣传高升的阵地,还是宣传展示全区的窗口。在会客厅,既有对党的理论的宣传,也有全区产业的介绍,还有本村乡贤、好公婆、好媳妇的展示,更是高标准的搭建了电商直播间,开辟 “土货上网”新通道,助力农民持续增收。会客厅实现了真正的会客,先后接待重庆市、四川省、山东省、西藏自治区等市内外干部培训班等100多批次4000多人来学习考察。

三、小认养带动大产业。乡村振兴,产业是根本。高升镇狠抓新兴“芳香产业”,积极助推“枇杷之乡”的老品牌。2022年,高升积极探索枇杷种养新模式,深化农旅融合,开展“枇杷认养”,创新打造 “私人订制”模式。认养人只要交纳1680元,就能拥有一棵属于自己的枇杷树。认养人可随时前往果园除草、杀虫、施肥、打枝、疏果,也可远程监控枇杷生长状况。在枇杷成熟后,认养人可亲自上门采摘,也可让专业合作社提供邮寄快递服务。今年,“天下大足 醉美乡村”重庆大足第十四届枇杷旅游文化节在高升镇举行,千名游客慕名而来,活动现场参加枇杷认养的游客络绎不绝。这种现实版“开心农场”,已成为一种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新风尚。小认养带动大产业发展,今年枇杷创收额达到520余万元。

四、小废品发挥大作用。乡村振兴,农民群众是主体。高升镇创新开设“爱心积分超市”,巧妙利用“积分制”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变废为宝、扮靓农村人居环境。将旧坛子、旧轮胎、旧猪槽、旧水缸、旧砖、旧瓦等有机融入自然景观。发动全镇群众捐赠老旧物品建设“农耕文化小院”,参与整治房前屋后卫生,实施旧房整治提升工程,打造出一条5公里长的靓丽农村人居环境风景线。并在打造《村史馆》的过程中,从百姓的故事里挖掘亮点故事-“大爱如天,父爱如山”,从百姓生活中找到“爱”与“善”的高升魂。

五、小景点收获大幸福。乡村振兴,群众幸福是落脚点。高升镇因地制宜、因形就势、见缝插绿,积极对农村老旧院落进行“微改造”,建设“小而美”的微公园。让村民推窗见绿、抬脚进园。开展空闲地改“一米菜园”活动,用于种植水果、蔬菜,也可作为中小学生的课外教学实践基地;将废鱼塘变为“鱼菜共生馆”;将断桥变成“玻璃长廊”;将泥石路变成了彩色步道......一个个“小品景观”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打卡点。在高升镇党委、政府和乡村振兴驻镇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的共同努力下,全镇共评选出美丽庭院270个,文明家庭520户。干部用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取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和信任。

2021年以来,高升镇先后被评为“重庆市美丽宜居村庄”、“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村”、“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并于2022622日成功举行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先行区开工仪式”,为高升镇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