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政策要点

云阳县泥溪镇坚持“三送”“三归”“三改”营造人居好环境

日期:2019-06-05

  

       云阳县泥溪镇以深度贫困镇建设为契机,突出“三送”“三归”“三改”,创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以干净、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引导乡风文明,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一、“三送”送出文明卫生好理念。坚持把文明卫生理念树立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前提,采取文明卫生理念宣传送上门、送进村、送到人“三送”活动,全方位营造人人爱护环境卫生的浓厚氛围。一是宣讲送进村。驻村领导带头讲,驻村工作队、村四职干部“跟进讲”等方式,利用山头喇叭每月开展一次文明卫生知识大宣讲。制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录音,通过覆盖率达95%的山头喇叭持续宣传,让文明卫生宣讲在村头天天响。二是宣传送上门。借助“干群一家亲”活动及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清洁”行动,为全镇4000多户群众全覆盖上门发放《致全镇人民一封信》和“建设美丽泥溪·乡风文明”倡议书,并分户张贴上墙。三是知识送到人。编印饮水、饮食、环境等文明卫生知识小册子,全镇在家群众人手一份。由镇村干部、医生组成文明卫生知识宣讲队、医疗服务队,上门开展点对点的文明卫生知识宣讲和免费体检,推动文明卫生理念家喻户晓。

  二、“三归”归出文明卫生好风尚。坚持以垃圾归桶、畜禽归圈、柴禾归位为载体,全方位培养群众爱护环境卫生好习惯。一是宣传落实。通过在镇村组公路要道、集镇、农村院落设置垃圾桶,张贴宣传告示,在全镇强力开展“垃圾归桶、畜禽归圈、柴禾归位”行动,规范群众文明卫生习惯。并要求村(社区)干部、组长、党员、贫困户、低保户等群体带头执行。因地制宜设置贫困户公益岗位职责,生态护林员除履行护林防火职责外,相应增加清扫、维护公共区域人居环境卫生职责,划定村组道路等责任区域包干负责,规定生态护林员每周至少对责任区域清扫1次,有效破解农村公共区域清洁卫生长期无人清洁难题。同时,由镇主要领导牵头,每半月不定期开展一次明查暗访,对各村(社区)环境卫生情况打分排名、全镇通报。二是精准管理。农村办酒席习惯使用一次性餐具,是批量垃圾产生的重要源头。从去年开始,镇制定方案,村民制定村规民约,在全镇大力整治“无事酒”,引导群众树立“红白喜事简办、无事酒不办”的理念,彻底遏制“无事酒”,在减少垃圾产生的同时,全年户均节约礼金支出5000元以上。同时,按照“谁产生垃圾谁负责”的原则,对办理红白喜事酒席的村民每次收取300元垃圾处置保证金,垃圾按要求处理后退还,从源头上减少了垃圾量。三是示范引领。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卫生整洁、孝老爱亲、诚信守法、邻里和谐、兴业致富”五星评比活动,对评比情况户户挂牌上墙。对连续评为五星的农户发放生活日用品进行表彰激励,活动开展以来,全镇累计表彰“五星家庭”150余户,有力发挥了榜样引领作用,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

  三、“三改”改出人居环境好面貌。坚持以实施最美泥溪、大美乡村市级示范片和美丽宜居村庄项目为契机,统筹市级和部门资金,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一是农户“改厕”。坚持把“厕所革命”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点任务,采取“政府补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方式,高质量完成农村厕所改造300余座。结合人居环境整治项目,采取铺设管网、建设化粪池等措施,在全镇3个人口集中的农村院落建设和运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效改变了农村粪便、污水横流等脏乱差现象。二是农村“改院”。坚持以人口聚集的农村院落为重点,深化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实现以点带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改善。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策划农村人居环境项目,邀请专家、设计人员实地调研,因地制宜反复优化设计方案,确保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与本土自然风貌做到协调统一。组织镇村干部、施工队、村民代表前往南川、梁平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到对标一流、学有示范。坚持“少硬化、多绿化”美化环境,注重就地取材,将闲置的磨子、水缸等物件摆放成景点,将废弃的砖瓦、条石整理成图案,在绿化地块用楠竹、木条做成栅栏,力求做出乡村味。三是集镇“改貌”。结合泥溪、桐林两个集镇面貌较差的现状,统筹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等规划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两个集镇的污水管网、公共厕所、休闲广场等公共服务项目,促进集镇功能完善。同时,深入实施集镇老旧危房排危工作,已成功拆除泥溪集镇老旧危房两栋,有力改善了集镇面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