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政策要点

“驻”进民心 “帮”出实效

日期:2015-12-10

  

丰都县“三转三提升”做实驻村帮扶

  在扶贫攻坚战中,丰都县围绕“三转三提升”,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强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9月19日,江池镇邹家村驻村工作队“到村到户精准施策扶贫攻坚”做法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报道,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一、转职能,提升帮扶实效性

  针对贫困村致贫因素多、发展基础弱等实情,坚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优化完善驻村工作职能。

  一是由“单一任务型”转向“多重使命型”。把驻村扶贫帮扶与整顿后进基层党组织、打造美丽乡村、培育电子商务(农村淘宝)、推动乡村依法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科学确立宣传方针政策、摸清村情民情、制定脱贫规划、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扶贫产业、培育集体经济、抓好脱贫培训、解决民生困难、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组织建设等十大任务,丰富驻村工作内涵,增强帮扶实效。

  二是由“行政指导型”转向“帮扶服务型”。根据贫困村、贫困户实际需求,为每个驻村工作队配备大学生村官、信息员、科技特派员各一名,发挥其精通电脑、信息灵通、熟悉市场、技术过硬等优势,切实当好政策宣传员、科技推广特派员、为民服务代办员、远程教育辅导员、村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和文明乡风倡导员,为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提供多样化、定制化、人性化服务。

  三是由“临时派遣型”转向“长期结对型”。以贫困户越线、贫困村销号为底线目标,驻村工作队任期半年至一年半,不脱贫不撤回;脱贫后抓巩固,继续做好结对帮扶。推行脱贫成效与个人考核捆绑挂钩机制,由县委组织部会同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人力社保局、乡镇(街道)组织实施,把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和期满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二、转方式,提升脱贫精准度

  坚持靶向治疗、对症下药、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一是“点餐式”确立脱贫规划。把贫困户作为基本单元,贫困户脱贫越线计划由驻村工作队员会同结对帮扶干部,逐一入户会商,按照贫困户实际需求和意愿量身制定。贫困村脱贫销号规划坚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修改,逐级审批”,重点围绕解决“八有八难”,组织召开村支两委会、党员代表会、村民大会民主决定,做到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广纳意见,使规划与上级要求、与本地实际、与群众期盼“三符合”。

  二是“造血式”巩固扶贫长效。围绕全县“1+6”特色效益农业布局,帮助贫困村发展覆盖全体贫困户的扶贫产业,大力打造“一村一品”;帮助建立“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规模流转土地+扶贫产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贫困户”、家庭农场“一帮一”和“越线户帮扶贫困户”等多种利益链接机制;组织引导贫困户用好“三权”等资源,增加财产性收入;帮助盘活贫困村资源,采取“扶贫资金建设、50%折算入股、定期收租分成”等方式,着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真正实现如期脱贫、防止返贫。

  三是“互动式”增强脱贫合力。把“扶志”作为帮扶工作的关键,通过院坝会、乡村文艺表演、入户宣讲、唠家常等方式,广泛宣传扶贫政策、脱贫典型,破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坚持让贫困群众成为道路、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的“第一参与者”,调动脱贫积极性。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村级扶贫义务监督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作用,对项目申报、施工单位确定及项目建设质量、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全程监督,增强扶贫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力。

  三、转作风,提升群众满意率

  坚持把驻村帮扶作为践行“三严三实”的重要载体、锤炼干部的重要平台、融洽干群关系的重要手段,推进干部在一线转变作风、群众在帮扶中得实惠。

  一是住下去安营扎寨。坚持“政治上关心、工作中关注、生活上关爱”,对选派干部的福利待遇实行“三不变”(原工资渠道、身份编制、岗位职位不变)、“三优先”(优先晋职、评优、提拔)措施,统一组织驻村干部健康体检和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统一配备日常生活用品,统一安排每个工作队每年1万元工作经费,让驻村干部静得下心、住得下来,确保每月驻村工作时间在20天以上。

  二是沉下去走村入户。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把办公桌安在田间地头,驻村工作队员每周至少走访一次贫困户,面对面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深入走访、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绘制建卡贫困户“分布图”、贫困农户脱贫项目实施“进度图”、扶贫攻坚重点项目“倒逼图”,对脱贫攻坚实现数字化、动态式管理。

  三是俯下身纾困解难。坚决不搞“一厢情愿”式服务和作秀式走访慰问,真正把问题解决到根子上,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以排忧解难、真帮实扶的实际效果赢得群众的认可和信任。截至目前,累计帮助解决就医、就学、就业、住房等具体困难5200余件,惠及贫困群众1.3万余人。

 

 

        政策法规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