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工作亮点与经验做法系列之八:大足区

脱贫攻坚工作亮点与经验做法系列之八:大足区
找对路子、整体发力,“数字化”构建脱贫攻坚作战体系
按照中央及市脱贫攻坚的安排部署,大足区结合实际,立足建立增收长效机制,在基础设施优环境、产业发展长增收、社会事业强保障等方面上下功夫,并进行倒排时序推进,确保扶贫攻坚工作按时高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主要经验做法有:
一、强化组织,搭建“1+9+9+24+4000”最强扶贫攻坚机构。即成立1个扶贫攻坚领导小组、9个贫困村扶贫攻坚集团、9个工作队、24个工作组,派驻4000名驻村干部。集团、工作队和工作组均由区级领导任组长或团长,牵头部门和相关镇街党政主要领导任副组长或副团长,其它对口帮扶部门一名领导干部为成员。从全区挑选51名熟悉业务的干部作为工作队队员,驻村蹲点开展工作,不脱贫不撤离。
二、精准谋划,编制“1+2+5+10+24”最细攻坚实施方案。按照责任落实到位、措施切实可行、工作推进不断的原则,分别由各攻坚项目责任部门编制具体方案,经部门、镇街10多次讨论,2次到市扶贫办逐条咨询,最终形成全区扶贫实施意见、验收标准等。即,1个实施意见,2个分方案(9个贫困村整村扶贫总方案和24个镇街贫困户扶贫总方案),扶贫管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组织建设5个专题方案,交通建设、农村饮水安全、住房改善、村容村貌、主导产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阵地建设10个子方案和24个镇街扶贫攻坚工作子方案。出台宝顶镇铁马村等9个市级贫困村整村扶贫攻坚及巩固提升任务、加强非贫困村贫困户精准帮扶工作等文件,8000余个贫困户具体帮扶计划,确保扶贫攻坚目标明确、措施精确、推进有力。
三、严肃问责,确立“1+1+6+3”最严监督考核制度。即“1”系列规章制度,出台《大足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大足区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程序规定》等,及时转发全市《关于全面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的意见》,将扶贫工作关进制度的笼子。“1”个专题会议,区纪委2次召开专题工作会,强调扶贫资金管理、项目建设等纪律,要求各级各部门、有关干部要管住手、管住嘴、保质量。“6”级监管人员,形成区、驻村工作队或帮扶工作组、镇、村、社、村民代表六级监管系统,每一个扶贫项目的资金规划、建设内容、实施、验收、资金拨付等,都必须经过六级监管人员全程监督和签字确认,公示公告、验收合格后,才可拨付资金,做到每一步都合规合法,能倒追责任。“3”个检查方案,按照扶贫检查验收标准,分别出台自查、区级验收和迎检验收3个方案,以及扶贫对象退出机制,精准检查内容、标准及具体时间节点,做到人大、政协、纪委、督查及村级义务监督员全程参与。将验收环节分为自查、区级验收和市级验收三个阶段,累计开展各类督查6次,接受市级督查3次,专题通报2次。从10多个部门抽调人员随机入户检查,每天随机电话抽查,了解干部入户情况、帮扶措施落实情况等,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项目实施的质量和进度。
四、完善资料,坚持“3+3+3”最实攻坚宣传。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大足报社、电视台、部门、镇街、村社全面参与扶贫攻坚宣传工作。一是编印3万份宣传资料。编制发放《大足区扶贫攻坚工作手册》2.5万册、明白卡10万张,张贴联系卡8000余张,悬挂横幅标语1490条,制作展板116个、黑板报1200期,树立产业基地、人行便道等扶贫项目标志牌300余个。在电视台开辟《扶贫攻坚进行时》专栏、日报社开辟《坚决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专栏,深入挖掘全区攻坚工作最新成效、先进工作方法、典型人物事迹,宣传黑山羊、土鸡等种养殖技术,公告大足及周边区县企业用工信息等。编发简报、纪要等40期,上报各类信息120余篇。二是强化近3万贫困对象思想教育。坚持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治愚,以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为主体,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村民代表会、院坝会等形式宣传相关政策,帮扶干部对所有贫困对象“一对一”进行政策解释和心理疏导,做到扶贫政策、攻坚工作家喻户晓,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消除“等靠要”思想,积极参与到脱贫工作中。三是完善档案,构建“3子”最实资料印证系统。1.完善一个袋子。做到扶贫项目“一项目一档案”,包括项目规划、招投标书、合同、发票、实施前后照片等详细资料;建卡贫困户“一户一档”,包括帮扶台帐、家庭收入情况统计表、越线脱贫确认表、帮扶照片等资料。完成更新扶贫信息系统。2.制作一个片子。制作全区扶贫攻坚专题片、9个市级贫困村影像资料和汇报材料。3.创建一个册子。做好日常工作图片资料收集,创建相册,完整保存好扶贫前、实施中、脱贫后对比图片资料。
五、集思广益,搭建“1+1+1”最优长效机制。一是搭建“一个长效增收渠道”。继续开展技能技术培训,将扶贫后续产业与“一区二园十基地”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在技术、市场等方面优势;依托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助推就业。二是探索“一套稳定脱贫经验”。及时总结先进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如铁山镇发展黑山羊的“借一存一还一”模式、宝顶镇发展土鸡的“借鸡下蛋”模式、万古镇拨付专款建立“扶贫后续保障基金”,以及各镇街结合各自实际进行种养殖发展分批、分进度补贴的鼓励方式等,在促进长效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三是激励“一批带头脱贫典型”。及时宣传报道先进典型事迹,树立一批扶贫攻坚模范,发现一批脱贫致富先锋,充分调动起机关干部的帮扶热情和贫困群众的致富劲头,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