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政策要点

脱贫攻坚工作亮点与经验做法系列之十四:武隆县

日期:2016-03-22

  脱贫攻坚工作亮点与经验做法系列之十四:武隆县

  

 

强化责任、改进作风、大胆创新精准扶贫模式

 

 

  武隆县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第一政治任务,先后10余次召开常委会、扶贫领导小组会、全县干部大会进行研究部署,高度统一思想和行动,在“1+10”总体方案指引下,县、镇、村各级因地制宜制定脱贫规划,充分调动群众内生动力,脱贫攻坚成效明显。主要经验做法有:

  一、责任落实过硬。一是建立完善了“县级统筹、乡镇落实、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和脱贫承诺书,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同时,选派了75名年轻优秀的县管后备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组建了以部门、乡镇干部为队长的驻村工作队,及时了解攻坚进展,落实攻坚计划,解决攻坚难题。二是建立完善了“集团联系乡镇、单位对接村社、干部帮扶农户”的对接帮扶机制。该县推出“四个一”工作法(即一本台账、一套项目图、一份刊物、一张联系卡),确保了帮扶工作稳步推进。贫困户家中普遍张贴了《贫困户帮扶明白卡》,详细写明帮扶干部姓名、算账表、扶贫政策措施等信息。三是全县加大了扶贫攻坚目标考核力度,对措施不当、工作不力导致工作严重滞后的4名帮扶干部作出了就地免职处理。

  二、扶贫举措精准。全县出台了17项脱贫济困政策,如:将建卡贫困户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补助标准提高到1万元/人;对291户深度贫困的无房户和窝棚户,按照5万元/户的标准进行兜底保障,帮助改善居住条件;对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的,按照每户1500元标准给予种苗种畜补助;按照28元/人标准为建卡贫困人口购买小额意外伤害保险,按照18元/人补助标准,为18周岁以上建卡贫困人口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等。抽查的96贫困户全部得到了种,无因贫无医或因贫辍学;脱贫户依靠植蔬菜、烤烟、养殖生猪、鸡鸭、外出务工等多条途径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后续发展有了一定保障。

  三、工作模式出新。一方面,武隆县作为金融扶贫试点县,筛选互助总会作为试点单位,积极筹集小额贷款资金,其中财政投入437万元,互助总会新增1000万元,用于“三农”贷款,全年财政贴息182万元,其中农户贴息100余万元。另一方面,各乡镇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创新扶贫攻坚模式。如:火炉镇筏子村探索建立了投资投劳、自主管理、村民监督、工期倒查的扶贫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在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的同时,更加有效地激发了贫困群众参与建设的激情;巷口镇广坪村坚持紧扣“拔穷根”,建立了挂图作战、责任倒逼、资金整合、利益链接、动态管理和痕迹管理“六大机制”,采取了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四步走”等措施,解决了扶贫开发“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怎么富”的问题;赵家乡新华村村民张建华通过扶贫创业培训,提升了乡村旅游农家乐接待经营水平和能力,接待规模达到30人以上,年创收入13.5万元,获纯利达到8万元;铁矿乡红宝村通过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招商扶贫、乡村旅游三结合的方式,引资7000余万元兴建了红宝度假村,安置贫困户40户137人且全部通过开办乡村旅游农家乐实现了稳定增收脱贫;创新社会扶贫模式,引入西安爱心人士赵越捐助帮扶资金27.23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98人次。如黄莺乡群力村贫困学生代秋霞依靠资助考入重庆医科大学;启动扶贫救助政策,资助巷口镇贫困人口梁正芬1万元医疗费用,帮助其解决了手术费用不足的难题;双河乡团兴村通过产业扶贫精准到户,扶持21户贫困户发展蔬菜产业实现脱贫,并带动周边46人就地务工实现收入25.82万元;和顺镇海螺村残疾贫困人口张永红,通过微博在网上注册了“武隆小张网店”,重点售卖土蜂蜜、红苕粉、土鸡蛋、土生猪、老腊肉等土特产,还成立了和顺镇第一家注册电商—武隆县传宏土特产品销售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电商平台帮助村民和全镇贫困户销售农产品近100万元。

  (四)干部作风扎实。扶贫攻坚推进会后,各扶贫帮扶集团加大了对贫困村的帮扶力度,各乡镇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切实抓好扶贫攻坚工作。如:巷口镇广坪村驻村干部,为解决该村农户取款难的问题,四处奔走,协调建设银行武隆支行在该村筹建了全县第一个自助取款点;白马镇杨柳村驻村书记协调各类资金125万元,为3个村6个村民小组解决了900余人的饮水难和上网难问题。全县26个扶贫集团严格按照“帮扶攻坚月”活动要求,均达到每周看望贫困户1—2次以上,在切实抓好扶贫帮扶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政策法规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