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政策要点

忠县创新产业精准扶贫模式 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日期:2016-05-26

  近期,忠县扶贫办按照“稳产能攻单产,调结构提品质,延链条增效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思路,坚守充实“米袋子”、继续丰富“菜篮子”、持续保障“肉盘子”。贫困村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4万亩、实现总产8万吨,蔬菜种植面积4万亩、实现总产5万吨,稳步推进草食牲畜的发展,贫困村年出栏生猪15万头、肉羊17800只、家禽12万只。柑橘、竹笋、核桃、高粱等特色产业覆盖新一轮72个贫困村有80%以上,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贫困地区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贫困村累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3个,发展养殖大户1400户、种植大户1650户,14个贫困村建成“网上村庄”,实现39个农产品上网销售,非贫困村的贫困户利用承包地也积极参与新型经营主体的特色产业发展,贫困群众收入稳定增加。其主要做法:

  一、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为贫困村培育产业主体

  一是推进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6年,县财政预算安排1000万元,鼓励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创业,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目前全县已有90名外出务工成功青年返乡从事农业创业,给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二是利用特色效益资金撬动贫困村产业发展。今年,在市级特色效益农业切块资金的申报指南中增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责任,凡在贫困村实施项目的加3分,每带动1户建卡贫困户产业发展和就业的再加0.2分,着力培育和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入驻贫困村发展农业产业,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三是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与贫困村进行产业对接。县农委扶贫办组织全县农业龙头企业与72个贫困村进行对接。目前,已有18家农业龙头企业与24个贫困村“联姻”,签订了发展花椒、蔬菜、辣椒、高粱、优质水稻等产业协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与贫困户建立产业增收利益联结机制,并鼓励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

  二、长短结合,以长养短,建立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机制

  一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保障供应、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以“畜-沼-菜(果)”、“稻鱼同田”、“鱼菜共生”等为重点,在贫困村因地制宜推广一批生态循环农业典型模式,促进种地与养地结合,加强与西南大学、农科院、畜科院、浙江大学合作,广泛开展特经粮油作物和畜禽优良品种的推广运用,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在产业基地发展农产品初级加工,打造优质农产品产地。不断创新农产品流通、销售和管理模式,推广农超、农企等形式的产销对接,着重推行公司带基地、公司加合作社、公司连贫困户、产加销一条龙等生产经营模式,让贫困户更多分享产业链上的增值收益。二是农旅结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农业。顺应广大消费者“看得见青山、望得到绿水、记得住乡愁”的需求,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加快推进农业旅游。重点围绕天子村“艺术田园”、双桂“橘乡荷海”、拔山“金色杨柳”、涂井“三峡橘海”等现代农业,八斗台“低碳竹海”、猫耳山“红豆森林”、精华山“涛声依旧”等天然氧吧,发展独具忠县特色的休闲农庄、乡村酒店、避暑纳凉、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旅游产品。三是积极探索产业扶贫项目资金股权化改革,建立项目实施业主与贫困户、贫困村的利益联结机制。从乡村旅游产业、花椒和竹笋特色产业入手,利用560万元实施股权改革化。探索开展9个贫困村,717户贫困户,2448人贫困人口的股权化改革试点工作,贫困户股权280万元、项目实施业主股权280万元,贫困户3年内保底分红146.88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6年内保底分红100.8万元。逐步建立起贫困户与合作社、贫困户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贫困户“土地出租挣租金、入园打工挣工资、入股参股挣红利”。

  三、训帮结合,扶能扶技,激活贫困户内生动力

  一是“雨露计划”培训润物有声。2015年,结合贫困村主导产业发展,送技术到贫困村,组织举办核桃种植技术、笋竹后期丰产管护、山羊养殖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18场次2700人次;乡村旅游、家禽养殖、肉兔养殖、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特色农家菜经营等创业培训送培360人次,举办乡村医生、幼儿教师等公益培训116人次;挖掘机、汽车维修、计算机、月嫂等“雨露技工”培训188人次。二是产业扶贫培训雪中送炭。2016年2月至4月份,县农委聘请专家,以花生、大豆、蔬菜种植栽培技术和鸡、鸭、羊等养殖管理技术为重点,在全县开展了一次产业扶贫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44期,8120人参加培训,送资料1万份,贫困群众劳动致富热情增长。三是干部帮扶机制保障有力。市农委39个党支部与72个贫困村支部的城乡支部帮扶机制,开展项目扶贫、产业扶贫等活动。

  政策法规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