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区“三突出”推进“精神脱贫”见成效

南川区“三突出”推进“精神脱贫”见成效
一是突出思想蜕变,激发贫困户“我要脱贫”意识。成立基层“暖心服务队”,利用梦想课堂等平台,开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活动5000余场次,建立梦想课堂10个、梦想驿站6个。建立“计时存储、兑换服务、评星定级”等志愿服务制度,推广“好邻居”、“你帮我帮大家帮”等志愿服务品牌,开展“爱心进农家”、“爱在身边”关爱行动,帮扶贫困户2000余户,受益群众近4万人次,结对帮扶困境儿童300余名,关爱失独人员2000余人次。实施洁净家园、乡贤议事、知礼明德、志愿服务、家风传承、文明旅游“六大行动”进农家活动,开展“十乱”不文明行为整治、“不文明行为群众评”、“文明直通车”进村社等专项行动,评选出最美家庭、文明家庭524户,“十星级文明户”2万余户,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中国好人2人。成立村(社区)乡贤议事会、道德评议会,规范完善《村规民约》200余个,出台《治理滥办宴席专项行动方案》,规范管理党员干部、村民宴席操办,劝导违规行为20余起。
二是突出宣传引导,树立贫困户“我会脱贫”信心。依托充分利用各各类媒体,积极参与“我的扶贫故事”征文活动、“聚焦脱贫故事”主题活动,制作播出《挑战贫困》栏目,集中报道致富典型和扶贫模范,突出示范引领。编印扶贫政策宣传单、扶贫挂历,发送全体帮扶干部和所有贫困户。以乡镇干部、“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为宣讲员,召开院坝会、上门入户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开展政策宣讲。在全区243个村(社区)建立村情村史展览室,全方位展示村情村史、地方名人、村规民约等本土文化,公示扶贫政策和项目进展。以社为单位建立在外务工人员QQ群、微信群1300余个,实时发布家乡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等情况,增强村民乡土情谊。与市总工会首创脱贫攻坚劳动竞赛,形成脱贫攻坚“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三是突出技能培训,提升贫困户“我能脱贫”能力。实施脱贫攻坚就业创业培训“一免两激励”计划,开展电工、焊工、车工、保安、烹饪、缝纫等专业技能培训,累计帮扶贫困群众就业创业1.28万人、创业740人,发放创业担保1443万元。创新打造“南川巧媳妇”留守妇女创业就业服务品牌,采取“培训机构+一线企业”两段式培训方式,分农家乐、农村电商、家政服务等专题开班103期,培训学员3400余人次,学员就业率达80%。开展法律扶贫行动,成立40 个贫困村法律援助服务站,将法律扶贫情况纳入量化考核范围,累计举办法制讲座1000余人次、法治宣传4500余人次、法律咨询206人次,发放法律知识简册2000余册,参与各类调解45次、审查各类合同56份、实时解答微信15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