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联激发贫困妇女内在动力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精准脱贫

一是产业推动精准到家庭,促进发展致富。扶持产业发展,精准帮扶无创业资金、有创业能力的贫困家庭创业致富。联合市扶贫办实施2017年“渝大嫂”巾帼脱贫增收计划,投放资金帮助18个重点扶贫区县的贫困妇女家庭在家发展种养殖业。鼓励贫困妇女创建巾帼家庭农场、入股农民合作社、创办小微企业、投身手工编织、家政服务、农村电商等,引导发展适宜产业。推动发放妇女创业担保贷款,推荐享受扶贫小额信贷,增强贫困妇女创业贷款享受叠加效应。
二是项目帮扶精准到家庭,带动互助脱贫。给予项目帮扶,以“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大户+贫困户”等形式,支持女能人、女大户、女带头人等发挥致富、帮富、带富作用,互助带动当地有劳动能力、无经济基础的贫困妇女家庭发展特色产业,就地务工增收。2017年,继续创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项目,继续投放“母亲创业循环金”“三峡库区妇女创业循环金”等扶持资金,直接带动贫困地区至少500户贫困妇女家庭脱贫增收。
三是困难救助精准到家庭,改善生活水平。多方争取资源,为没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家庭实施关爱救助。密切与卫生计生委合作,做好宣传组织工作,完成70万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及1000名困难患病妇女救助任务,提升妇女健康水平。深入实施留守妇女就业技能培训重点民生实事,重点帮助贫困留守妇女掌握一技之长。继续支持25个村妇联建立农村留守妇女村级互助基金,在留守妇女突遇困难时及时给予关爱救助。加大争取力度,广泛整合资源,持续做好“母亲水窖”“母亲邮包”“恒爱行动”“春蕾圆梦行动”等公益项目,认真开展节日送温暖活动,让困难妇女儿童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
四是技能培训精准到家庭,提升综合素质。整合各方资源,就近就地为贫困家庭开展能力提升培训。争取扶贫、农委等部门资金支持,入镇进村开展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联合卫生计生、公安、司法、科协等部门,进村入户培训宣讲健康、法律、安全知识,提升贫困家庭自我保护能力。发挥巾帼农业示范基地等阵地的培训功能作用,就近就地培训贫困妇女。依托家教流动学校进村社、院坝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升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能力。市妇联将联合市扶贫办举办贫困地区巾帼致富带头人专题培训,培训带头人800名;承办全国妇联妇女电子商务培训,开展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组长市级示范和红岩网.妇女远程教育系列培训,均将贫困妇女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力争培训贫困妇女5万人次。
五是结对服务精准到家庭,拓宽脱贫渠道。各级妇联组织扎实做好对口帮扶贫困村、贫困户的结对帮扶工作。市妇联按照市扶贫集团对口扶贫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开州区的帮扶工作,圆满完成80万对口帮扶任务。各区县、乡镇妇联严格按照本级党委、政府工作要求,长期深入结对扶贫村、扶贫户访妇情、送关爱,全面完成结对村、结对户脱贫脱帽任务。各村(社区)妇联主席详细掌握了解本村贫困妇女所需所求,主动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多渠道争取关爱扶持资源,帮助本村贫困妇女跟上脱贫致富脚步。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力量,通过爱心捐助、志愿服务、岗位提供等多种方式参与巾帼脱贫攻坚,扩大贫困妇女受益面,努力为贫困妇女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