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政策要点

第27期:重庆城口围绕十个“零容忍”倒排工期确保攻克十大脱贫难题

日期:2017-06-21

  城口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重庆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和“最短板”,在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时期,将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全局,从今年6月起,倒排工期,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以零容忍态度攻克十大难题,确保限时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一、坚持问题导向,反向立标,十大问题“零容忍”

  围绕市级验收和审计、第三方评估、群众满意度调查、市政府集体约谈会和县级督查调研发现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反向立标,对十大问题“零容忍”。

  (一)精准识别方面。对建卡贫困户“四类人员”情况“零容忍”,坚决防止建卡贫困户中出现“四类人员”。对错评漏评情况“零容忍”,做到符合建卡条件的贫困户“应进必进”。

  (二)精准退出方面。对错退漏退行为“零容忍”,做到凡退出对象务必有效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对“数字脱贫、假脱贫、被脱贫”零容忍,做到真实脱贫,群众认账。

  (三)精准帮扶方面。对建卡贫困户没有落实帮扶责任人“零容忍”,防止无人帮扶现象发生。对帮扶责任人不履职、帮扶效果差“零容忍”,防止出现“挂名式、电话式”帮扶。对没兑现该享受“6+2”等到户政策“零容忍”,有效解决建卡贫困户实际困难。对群众满意度低、信访问题突出“零容忍”,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四)精准管理方面。对在规定时限内未完成必须建成的扶贫项目“零容忍”,切实解决“建八有解八难”。对扶贫资金监管不到位“零容忍”,坚决防止出现违规违纪行为。

  二、坚持清单管理,精准对标,攻克十大难题

  以“三率一度”“两不愁三保障”为指挥棒,清单管理,精准对标,集中攻克十大难题。

  (一)攻克“氛围营造”难题。开展“十个一”脱贫攻坚宣传活动,继续采取悬挂标语、发放宣传手册、召开会议、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通过干部进村入户、媒体广泛宣传等多种方式,实现所有农户宣传全覆盖。营造人人了解脱贫政策、人人参与脱贫攻坚、人人知晓攻坚动态的浓厚氛围,确保干部执行政策不打折扣,群众对政策不曲解。

  (二)攻克“精准意识”难题。一是精准对象识别,防止漏评,再次拉网式普查,逐村、逐户、逐人“过筛子”,重点关注尚未解决“三保障”难题人员,及时将因灾、因病致贫人员纳入档外人员管理,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应进必进”“应扶尽扶”。二是精准对象退出,防止错退,全面开展脱贫对象“回头看”,对错退对象及时分析原因,细化落实针对性措施。三是精准扶贫措施,因户施策,全覆盖开展贫困村、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再调查摸底,分析原因,对症下药,确保扶贫政策和帮扶措施到户到人。

  (三)攻克“工作作风”难题。一是注重政策引导,着力解决不会为的问题,从7月到12月每月明确1个“无会周”,要求干部职工沉下心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召开群众院坝会,算准贫困帐、谋好脱贫策。二是坚持奖罚分明,着力解决不愿为的问题。落实“月抽查、季暗访、年述评”的考评机制,对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彰,正面激励,对履职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加大追责问责力度。三是强化责任担当,解决不敢为的问题,深入持续开展扶贫领域“四力”建设和“为官不为”专项整治,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将蛛丝马迹问题发现及处置情况扩大到扶贫领域所有干部职工,对脱贫攻坚不敢为干部职工零容忍。

  (四)攻克“精准帮扶”难题。严格落实县领导包乡镇(街道),对联系帮扶乡镇(街道)负总责;县级部门(单位)包村,每月到村开展一次帮扶工作;帮扶责任人包户,每月入户用心用情用力真帮实扶的“三包”责任制。实行帮扶工作过程管理,帮扶责任人入户时间、帮扶内容、帮扶成效一一记入《扶贫手册》,用帮扶工作轨迹倒逼帮扶工作落实。

  (五)攻克“脱贫产业”难题。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力争实现所有建卡贫困户与市场主体建立紧密利益联结,确保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脱贫门路,提升主导产业对贫困户脱贫的带动能力。

  (六)攻克“住房保障”难题。全面清理建卡贫困户搬迁对象,将未纳入的及时纳入并实施搬迁,已纳入搬迁对象的加快推进建设,重点是对启动建设较晚和因交通不便、建设成本高的吊远户、偏远户,确保11月底前全面完成搬迁任务。严格落实差异化搬迁补助政策,严控搬迁安置建房面积和补助标准,坚决防止搬迁户因超面积建房而举债致贫、返贫。

  (七)攻克“医疗救助”难题。全面落实精准脱贫保、城乡医保、专项医疗救助、民政医疗救助、扶贫济困救助、“一降一简两增加”救助等医疗保障政策,实行“靶向治疗”,对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实行分类分批救治,确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不再发生。

  (八)攻克“项目监管”难题。加快推进所有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确保12月底前全面完成、全面报账、全面兑现到户资金。建立脱贫攻坚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强化“三账一表”网络化管理和运用,及时录入完善、及时督查和通报。开展扶贫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项目实施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建立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坚决查处,绝不手软。

  (九)攻克“内生动力”难题。深入持续开展“整治居住环境、摒弃生活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专项行动,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坚持“德”“法”两手抓,对“等靠要懒”思想严重群众进行道德谴责,对无理取闹、信访不信法人员进行依法惩戒,提升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

  (十)攻克“成果巩固”难题。制定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系列政策,坚持脱贫户与贫困户、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村的贫困户与非贫困村的贫困户“三个同等对待”,加强对脱贫村、脱贫户进行跟踪监测,建立易返贫脱贫户信息台账,对易返贫户因户施策防返贫。

  三、坚持结果倒逼,精准达标,压实四层责任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县之力,集中人力、物力、精力,成立以县委书记任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分管副县长为副书记,各乡镇党委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任委员的临时党委,实现扁平化管理,压实四层责任。

  (一)压实市管领导包乡镇(街道)责任。全县所有市管领导主动担责,对联系帮扶乡镇(街道)负总责,每两个月到所联系的乡镇(街道)开展一次工作督查,每月开展一次工作督导,带头安排部署、带头蹲点联系、带头调查研究、带头真帮实扶、带头检查督办,全面掌握所联系乡镇(街道)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找准问题症结,帮助解决和协调影响脱贫攻坚的突出问题,凡工作不力的由县委书记进行约谈。

  (二)压实行业牵头部门和乡镇(街道)包政策落地责任。各行业牵头部门和乡镇(街道)各司其职,对照急需攻克的十大难题,逐一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落实工作责任和完成时限,确保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巩固一个。建立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听取一次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制度,将各行业牵头部门和乡镇(街道)政策落地情况作为年度考核重要内容,提高考核分值,增加考核权重,压实行业牵头部门和乡镇(街道)政策落地责任。

  (三)压实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责任。严格实行村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压实第一书记指导驻村支部抓党建促脱贫责任,将脱贫攻坚产业是否发展、农民是否增收、作风是否务实、社会是否和谐、党员是否带头“五个是否”履职情况纳入述责述廉考核重要内容,坚持“月抽查、季暗访、年述评”的考评机制。严格要求驻村工作队员深入一线,吃在村、工作在村,充分发挥脱贫攻坚中坚力量作用,确保“人人见面、户户过关”。

  (四)压实帮扶责任人真帮实扶责任。帮扶责任人每月至少到帮扶户开展一次帮扶工作,分析致贫原因、了解所需所盼、因户因人施策、解决突出问题,用心用情用力真帮实扶。建立帮扶责任人帮扶成效与个人工作考核绩效挂钩机制,将帮扶工作纳入机关公务员、企事业人员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并与公务员工作性津贴、企事业人员奖励性绩效和目标绩效考核奖挂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