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综合业务

全市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有力态势强劲

日期:2017-10-20

  全市深化脱贫攻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后,各级各部门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以脱贫为底线、致富为目标,按照统筹到乡镇、精准到人头的基本思路,紧扣“抓什么、怎么抓、谁来抓”三大重点,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支撑保障,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集中精力、集中火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目前,18个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有力、开局良好,形成了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和比学赶超的强劲态势。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一是市领导定点包干。实行市领导一对一包干制和指挥长制,18位市领导率先垂范,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督办,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二是区县党委政府主抓主攻。14个“国重县”党委政府对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党政一把手全面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主动担责、积极作为,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措施落实,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把落实抓在手上。三是牵头部门全力助推。18个帮扶集团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常务副指挥长,选派18名副厅级领导干部担任驻乡工作队长,落实驻乡工作队员70名、驻村第一书记88名。市、区县累计选派驻乡、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达到504人,并集中3天时间进行了专题培训,形成了“市领导+市级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区县党政主要负责人+深度贫困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指挥体系和“驻乡工作队+驻村工作队”的落实体系。

  二、调查研究深入扎实

  一是指挥长身先士卒。各位市领导深入定点包干乡镇实地调研21人次,召开座谈会议46场次;18位常务副指挥长组织开展专题调研25批次,召开协调会85场次,切实找到“病灶”,找准“穷根”,开准“药方”。二是行业部门专题研究。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旅游局等20余个市级部门,通过组建业务指导工作组、专家组等形式,围绕“七大攻坚行动”开展专题调研,针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旅游发展等突出短板问题提出意见建议400余条。三是驻乡工作队积极作为。驻乡工作队到位后,迅速进村入户开展深入调研,累计入户走访5200余人次,召开群众会议659场次,化解矛盾纠纷295起,解决实际问题815个。同时,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全市扶贫系统抽调53名精通政策、熟悉业务的干部,组成7个小组,集中15天时间,对18个深度贫困乡镇扶贫对象进行拉网式核查,确保扶贫对象精准、致贫原因精准、帮扶措施精准。

  三、规划编制科学务实

  一是市领导审核把关。各位市领导坚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掌握真实情况,并多次组织相关区县和市级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指导规划编制工作。二是牵头部门全力配合。市交委、市水利局、市国土房管局、市教委、市卫计委等21个市级部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深入到深度贫困乡镇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市规划局采取大数据支撑、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助力区县科学编制脱贫攻坚规划;市农委、市旅游局等部门选派技术指导组,对深度贫困乡镇实行点对点联系指导。三是行业专家严格评审。从15个市级部门精选相关专家,组建脱贫攻坚项目专家库,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并召开专家咨询评估会,对18个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规划逐一进行评审。目前,18个深度贫困乡镇正在按照市级相关部门、专家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并于10月15日前报指挥长审核。据统计,全市深度贫困乡镇规划项目3078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1826个,占59.3%;社会事业项目210个,占6.8%;产业发展项目704个,占22.9%;人居环境改善项目181个,占5.9%;其他项目157个,占5.1%。

  四、重点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截至9月底,已开工建设基础设施项目69个,硬化通组公路43.6公里,整治沟渠32.4公里,启动校舍、便民服务中心等社会事业改扩建项目17个,污水处理厂等人居环境改善项目4个。二是加快扶贫产业培育。18个深度贫困乡镇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云阳县泥溪镇依托龙缸景区,加快推进农旅融合,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镇;奉节县平安乡、秀山县隘口镇积极培育壮大榨菜、茶叶等特色产业;石柱县中益乡强力推进电商扶贫,助推天然蜂蜜等农特产品增值增效。三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各区县全面推动扶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组织方式,健全扶贫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共享产业发展成果。黔江区金溪镇制定“三个加大、五个提升”八大改革任务,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精准脱贫。

  五、全力攻坚氛围浓厚

  一是总结了一批先进经验。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华龙网等市级主流媒体,深度报道各指挥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亲自指挥、亲自推动的情况,集中宣传18个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的具体做法,累计报道86篇次。创办《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简讯》,累计刊发12期,系统总结了各级各部门的好做法、好经验。二是挖掘了一批先进典型。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骨干记者,以“走转改”集中采访与自主采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度挖掘脱贫一线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领导小组办公室精心挑选驻乡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先进典型18名,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先进事迹巡回宣讲。三是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开设“脱贫攻坚进行时”“聚焦脱贫故事”等专栏,在各大知名网站及“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推送报道,积极宣传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先进典型,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机制创新卓有成效

  一是组织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3名厅级领导负责,抽调25名工作人员,组建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工作综合协调、业务指导、帮扶服务、工作督导4个工作组,全面负责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的协调、联系、服务和保障等工作,并一对一落实18个深度贫困乡镇结对服务的责任领导和责任处室。二是工作联络机制。组建3个微信群、2个QQ群,加强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实行每周编印2期工作简讯,每半月进行1次工作动态发布,每月组织1次工作小结,每季度进行1次工作通报,每半年召开1次现场推进会,每年开展1次成效考核。三是台账管理机制。建立工作动态、项目推进、问题整改三个台账,实行量化、动态、精准精细管理。四是项目备案机制。建立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项目库备案管理制度,全面掌握项目规划,及时了解项目进度,督促项目落地,确保有进度、有质量。五是督查督办机制。建立常态化督查巡查制度,对深度贫困乡镇督查发现的问题和信访问题纳入整改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整改工作纳入重点督查督办事项,定期通报整改情况,确保限时整改到位。万州区龙驹镇建立工作联席会议、信息反馈机制;酉阳县浪坪乡建立定期议事、信息共享机制;巫溪县中岗乡建立每周一安排、每周一督查、每周一通报“三个一”工作机制,切实做到集中精力,深度发力。

  综合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