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综合业务

城口县坚持精准对标着力攻克十大难题

日期:2017-06-22 来源:农业农村委员会

  城口县以“三率一度”“两不愁三保障”为指挥棒,实施清单管理,精准对标、倒排工期,集中攻克十大难题,逐一啃下“硬骨头”。

  一、攻克“氛围营造”难题。开展“十个一”脱贫攻坚宣传活动,继续采取悬挂标语、发放宣传手册、召开会议、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通过干部进村入户、媒体广泛宣传等多种方式,实现所有农户宣传全覆盖。营造人人了解脱贫政策、人人参与脱贫攻坚、人人知晓攻坚动态的浓厚氛围,确保干部执行政策不打折扣,群众对政策不曲解。

  二、攻克“精准意识”难题。一是精准对象识别,防止漏评,再次拉网式普查,逐村、逐户、逐人“过筛子”,重点关注尚未解决“三保障”难题人员,及时将因灾、因病致贫人员纳入档外人员管理,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应进必进”“应扶尽扶”。二是精准对象退出,防止错退,全面开展“回头看”,对错退对象及时分析原因,细化落实针对性措施。三是精准扶贫措施,因户施策,全覆盖开展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再调查摸底,分析原因,对症下药,确保扶贫政策和帮扶措施到户到人。

  三、攻克“工作作风”难题。一是注重政策引导,着力解决不会为的问题,从7月到12月每月明确1个“无会周”,要求干部职工沉下心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召开群众院坝会,算准贫困帐、谋好脱贫策。二是坚持奖罚分明,着力解决不愿为的问题。落实“月抽查、季暗访、年述评”的考评机制,对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彰,正面激励,对履职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加大追责问责力度。三是强化责任担当,解决不敢为的问题,深入持续开展扶贫领域“四力”建设和“为官不为”专项整治,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将“蛛丝马迹”问题发现及处置情况扩大到扶贫领域所有干部职工,对脱贫攻坚不敢为干部职工零容忍。

  四、攻克“精准帮扶”难题。严格落实县领导包乡镇(街道),对联系帮扶乡镇(街道)负总责;县级部门(单位)包村,每月到村开展一次帮扶工作;帮扶责任人包户,每月入户用心用情用力真帮实扶的“三包”责任制。实行帮扶工作过程管理,帮扶责任人入户时间、帮扶内容、帮扶成效一一记入《扶贫手册》,用帮扶工作轨迹倒逼帮扶工作落实。

  五、攻克“脱贫产业”难题。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力争实现所有建卡贫困户与市场主体建立紧密利益联结,确保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脱贫门路,切实提升主导产业对贫困户脱贫的带动能力。

  六、攻克“住房保障”难题。全面清理建卡贫困户搬迁对象,将未纳入的及时纳入并实施搬迁,已纳入搬迁对象的加快推进建设,特别是对启动建设较晚和因交通不便、建设成本高的吊远户、偏远户,确保11月底前全面完成搬迁任务。严格落实差异化搬迁补助政策,严控搬迁安置建房面积和补助标准,坚决防止搬迁户因超面积建房而举债致贫、返贫。

  七、攻克“医疗救助”难题。全面落实精准脱贫保、城乡医保、专项医疗救助、民政医疗救助、扶贫济困救助、“一降一简两增加”救助等医疗保障政策,实行 “靶向治疗”,对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实行分类分批救治,确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不再发生。

  八、攻克“项目监管”难题。加快推进所有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确保12月底前全面完成、全面报账、全面兑现到户资金。建立脱贫攻坚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强化“三账一表”网络化管理和运用,及时录入完善、及时督查和通报。开展扶贫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项目实施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建立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坚决查处,绝不手软。

  九、攻克“内生动力”难题。深入持续开展“整治居住环境、摒弃生活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专项行动,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坚持“德”“法”两手抓,对“等靠要懒”思想严重群众进行道德谴责,对无理取闹、信访不信法人员进行依法惩戒,提升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

  十、攻克“成果巩固”难题。制定出台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系列政策,坚持脱贫户与贫困户、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村的贫困户与非贫困村的贫困户“三个同等对待”,加强对脱贫村、脱贫户进行跟踪监测,建立易返贫脱贫户信息台账,对易返贫户因户施策防返贫。

  综合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