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从单一种植到农文旅融合 返乡夫妻创出400万产值的人气农庄
10月22日,又是一个周日,位于九龙坡区西彭镇真武宫村的橙里城外庄园异常热闹,趁着周末,“小小美术家”们齐聚乡村农庄,用画笔记录自己的乡村见闻,农庄内不时传出孩童的欢笑声。这座乡村农庄的负责人马明宽则忙着记录这一刻,相机快门按动个不停……
“孩子们愿意回到乡村、体验乡村,让作为‘新农人’的我们很开心。”马明宽对记者说,为了打造属于自己的田园生活,他和妻子双双回到乡村,花费近10年打造起农文旅融合的智慧果园。
如今,近100亩果园不但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还源源不断为村子带来人气,每年综合营收超过400万元。
夫妻返乡当上农场主
马明宽是四川人,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他,大学从师范专业毕业后便在重庆中心城区找了份工作,曾当过保险培训讲师,做过建筑工程等行业。他的妻子桂何瑜则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两人都在城里有着稳定的工作。
“城市的快节奏让我们十分怀念乡村生活,妻子也非常支持我,同时农村也是一片广阔天地,能创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于是我们毅然弃城投农。”马明宽回忆道。
2013年10月,夫妻俩经过考察,发现九龙坡区西彭镇离主城近,能够吸引主城消费人群,于是选择在真武宫村流转了100亩土地。
土地有了,发展什么产业呢?夫妻俩一合计,当地种植柑橘的历史悠久,再加上马明宽家中三代人都有种植柑橘的传统,便优先选择了柑橘种植。
“当时的想法太简单了,农业不是一条扁担、一个水桶就能做得起来,需要技术、知识、市场等许多方面的配合。”夫妻俩开始种植柑橘后发现,靠人工辛苦管护果园,成本高不说,初期挂果后仅有一季收益,这让夫妻俩犯了愁:“如何才能通过传统农业实现盈利呢?”
2015年果园挂果后,马明宽想到通过不同成熟期的柑橘与蔬果品种搭配,延长采摘期,呈现一年四季都有水果采摘的风景,同时引入山地农机、智慧喷淋设施降低管护成本。
“这样一来,不仅延长了果期,增加了果园果蔬品种,同周边柑橘园区别开,实现‘月月有鲜果、每月都不同、天天有客来’的目标。”马明宽说。
夫妻俩用不同品种的蔬果精准紧盯市场的同时,先后注册了“橙蒙关照”“红橙滚滚”等十余个商标,成功为果园的蔬果找到了销路。
打造农耕文化主题庄园引客来
“一味开展季节性采摘游,很难长久吸引游客。”夫妻俩的农场经过两轮采摘期后,开始思考如何克服采摘游同质化的问题。
“我们将农场起名叫‘橙里城外’,初衷其实是想打造一个连接‘城里城外’的农场,作为城乡人群沟通的一个桥梁。”马明宽想,既然已经有了稳定产出的果园,何不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为农场增加“新鲜事”?
说干就干,夫妻二人又陆续在果园内建起了“村咖”和“橙里餐厅”,将自己的乡村生活方式和农耕文化结合,开辟了亲子游、研学游等项目,“亲子游其实不新鲜,我们就在菜地进行农事体验、在村咖进行乡村生活体验,通过不同元素组合,实现不同主题的亲子游。”马明宽说。
橙里城外庄园每年超过400万元的综合收入,采摘只占到三分之一。更有意思的是,橙里城外与周边多个庄园之间,是亲密合作的关系,橙里城外没有住宿,周围的农庄没有果园,多个庄园亲密合作,成为利益共同体,这也是马明宽理解的“融合”。
在乡村创业十年,橙里城外农庄成了夫妻俩实现“田园梦”的地方。
如今,“5G+”智慧果园系统落地后,果园里农机穿梭,系统自动监测土壤、气候,实现智能管护,俨然成了当地一道靓丽的“智慧风景线”。通过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马明宽已经接到了3000亩土地的托管业务。
谈起未来,马明宽仍充满期待:“农业是高风险、周期长、技术需求高并存的行业。我们打造自己的田园生活花了十年,现在看来并没有选错。下个十年我们还将继续扎根乡村,让农庄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