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90后”新农人高旭:返乡当起“田保姆” 让土特产卖向全国
“最近太忙了,今年400余亩新出产的有机稻米正在交付预订客户。”11月6日,高旭刚赶回城口县周溪乡,就忙着向客户发货。
忙碌间隙,高旭在还不忘检查电商平台上其它农产品销售情况,“我们乡的农产品很受市场欢迎,今年笋子、蜂蜜订单不断,小山村土特产卖向全国了。”高旭欣慰地说。
讲起自己的返乡“创业经”,高旭打开了话匣子,“90后”的他本来在外地有稳定的工作,却在2012年选择返乡,从最开始对乡村产业一窍不通,渐渐凭借乡村物流工作经验,做出了自己的电商品牌。
近两年,高旭又打造起400余亩规模化种植的有机水稻,还通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成了当地村民熟知的“田保姆”。
“90后”返乡搞物流 投身乡村电商产业
2010年,高旭选择离开家乡到城市打工。
高旭最开始和朋友在广东省一家电子厂工作,后来两人合伙在当地开了一家电子产品店,工作逐渐稳定下来。
异乡快节奏的生活让高旭常思念家乡,左思右想后他在2012年放弃了在外的生意,选择返乡创业,在家乡跑起了货运。
此时正值城口县推广建设乡村快递物流点,高旭便和乡里的快递点合作,专职负责乡里的物流。当时还有很多村民不懂网络购物,高旭便帮助村民代购他们想要的产品。
一次,一位村民问高旭:“你能代购,我有些大米卖不出去,你能不能在网上代卖?”高旭记下了村民的需求,送快递时,他留意到不少村民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便决定通过网络帮村民找销路。
高旭虽然接触过微店等电商平台,但是如何销售好农产品还是让他犯了难。
高旭先是发朋友圈和联络熟人,虽然帮助村民卖出了滞销的农产品,但是这办法“时灵时不灵”,并不稳定。
恰好此时城口县正在组织电子商务培训班,乡政府工作人员得知高旭有通过电商助农的想法,便推荐他去学习。
高旭通过参加培训班和自学,尝试收购农产品、开网店、打包销售,将农户家中大米、竹笋、腊肉等特色农产品摆上店铺。“开张”当月就找到了稳定的销路,有效解决了村民滞销的问题,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在2017年,在当地村民的推荐下,高旭成为本土人才。
减轻村民负担 成为“田保姆”
“当上了本土人才后,心里更多了一份责任感。”高旭说,除了继续把电商产业发展好,还想让村民们有更多增收渠道。
在高旭从事农村电商的几年中,他发现本地的大米广受欢迎,但由于村里的年轻人多外出务工,闲置了不少土地,剩下的村民年纪偏大,辛苦劳作一年下来收益也不高,高旭发现了商机。
说干就干!他首先在村子里流转了100亩土地作为试验地,并请来了当地的种植能手,对水稻种植过程“紧盯不放”。为了减少人力成本,高旭全部采用机械化方式耕作,这招很奏效,当年他就实现了盈利,几年下来,水稻的收益节节攀高,村民也领到了分红。
高旭又在附近乡镇陆续流转了300多亩土地,并采取“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进行种植。他还自学了农机驾驶,购入拖拉机等农机,让公司能为当地村民提供社会化服务,以减轻他们的负担。
现在,水稻规模化种植和乡村电商产业每年为公司带来20多万元收入。高旭通过网络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采用农场直达、线上结合线下的模式为消费者销售有机大米。仅去年,公司就发放工资13万元,带动了当地村民实现了增收。
扎根乡村 继续服务村民
说起如何才能干好农业,高旭这样回答:“要脚踏实地耕耘,老老实实和土地打交道。”
今年,高旭除了忙着看护400多亩水稻,还忙着奔波在各个村子,挨家挨户上门收购农产品。现在田里的稻米已经通过了绿色有机认证,有了“周溪冷水米”的统一品牌,农户家里的蜂蜜、天麻、竹笋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品也通过统一包装销往全国各地。
谈起未来,高旭十分坚定:“我还要继续扎根乡村,当好‘田保姆’。”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