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人才振兴

开州:谭家镇两代“新农人”接力干 石头缝里种出“花果山”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3-12-07
字体:

“房子建在石头上,庄稼种在石缝间……”这是开州区谭家镇花仙村以往流传的顺口溜。

而如今,沿着盘山公路到达花仙村,村民潘光华、潘小超父子俩经营的“花果山四季果园”中,正在采摘的砂糖橘遍布山野,根本想象不到这是一片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果园。

12月6日,潘小超在果园里熟练地架起手机,打开直播间,向网友介绍起自己和父亲两代人返乡创业的点点滴滴……

放弃生意举家返乡创业

1994年,潘小超出生在花仙村,加上他的姐姐,家里一共4口人,一直靠种地为生。

潘小超家所处的花仙村山高坡陡,不少土地往下几厘米就全是石头。一直以来,这里的村民都在与石头“争”粮食。然而由于水土流失,收成越来越少,大部分村民只能选择外出务工。

潘光华眼见家里日子过得愈加拮据,便带着儿子踏上了北上创业之路。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父子俩开了一家砂锅土鸡店,第一年就收入了7万多元。

2010年,父子俩在当地夜市租下一个门面,从家乡接来了母亲和姐姐,两年多下来,一家人已经凭借夜市餐饮生意攒下数十万积蓄。

然而就在生意蒸蒸日上时,潘光华却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生意不做了,回花仙村创业。”

原来,潘光华觉得一家人始终没能融入大城市,儿子眼看要到成家立业的年纪,既然在外乡无法立足,不如回到家乡更加稳定。

一家人拗不过潘光华,只能回到花仙村。

由于村民大部分外出务工,村里闲置的土地已经长满了杂草。

“石头地,种啥能活?”潘小超望着父亲从村民手里流转来的100亩“土地”,陷入了迷茫。

两代人坚持从石头缝里种出果园

除草、平整土地、建设果园设施……潘小超看着父亲在“石头地”里忙前忙后疑惑不解,一心想着再到城市里闯荡。

但2014年的一场培训,让潘小超渐渐明白了父亲的想法,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这年,市里组织“青年农场主培训”,潘小超作为谭家镇代表,学习了先进的农业理念与技术。

再次回到家乡,潘小超看懂了父亲的用心:虽然村里山地、坡地间多乱石,但阳光充足、排水性好,不适合种庄稼却适合种果树。

这回,潘小超决定踏踏实实跟着父亲干。

父子俩要面临的第一重难题就是可种植的土壤稀少,当地的农技专家建议潘光华种植仙人掌,利用其根系发达且易存活的特点固土、改善土质。

然而当地的条件,连仙人掌都难以成活——一场大雨过后,刚种下没多久的仙人掌苗被冲得没剩下几株。

父子俩没有放弃。没有土,他们就一趟趟用背篓从远处背土来填石缝;仙人掌被冲走,就再买新的苗来补种……

如此循环一年后,仙人掌在试种的50亩地里牢牢扎根。

眼看土壤条件成熟,父子俩继续采用套种的模式,先后为果园引入李子、柑橘、红心柚等果树,果园规模也拓展到了350亩。

在“新农人”赛道上继续奔跑

果园发展渐渐步入正轨,潘小超也从父亲手里接过果园,带着更多村民一起在房前屋后种起果树。

350亩果园每年能带动周边数十户村民就业,潘家父子也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潘小超还通过自学短视频拍摄和直播,将谭家镇的“花果山”介绍给更多网友。

如今,每到花期和采摘期,潘小超就熟练地在果园里架起手机,向各地网友介绍这片“花果山”的来历。“父子兵”返乡创业的故事,吸引了近7000名“铁粉”关注,账号的点赞量也超过12万,潘小超借着人气,将家乡的水果卖向了全国各地。

关于未来,潘小超还计划着依靠果园邻近景区的优势,发展四季采摘游,让家乡成为更多人向往的“花果山”。

“以前我总想留在城市,现在更想留在家乡。”潘小超说,“十年创业不仅成就了一番自己的事业,还为家乡建设出了一份力,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开州老乡带着技术和经验回家,为家乡创造更多的财富。”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