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人才振兴

“胶鞋书记”的花田故事——记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党委副书记李登科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3-12-11
字体:

“一件迷彩服,一双绿胶鞋。”

“看头发像50多岁,看脸像30多岁。”

“舍得干,没架子,不讲究。”

这是花田乡老百姓对重庆市委办公厅行政财务处副处长、花田乡挂职党委副书记李登科最深的印象。迷彩服、绿胶鞋,几乎是李登科一年四季的穿着,这也成了他的身份标识。

2021年5月14日,37岁的李登科来到花田乡,担任重庆市委办公厅乡村振兴帮扶集团驻酉阳县花田乡工作队联络员,同年12月挂任乡党委副书记。

“乡党委安排我分管经济工作,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作为一名退役空军航空兵,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理念已经深入李登科的骨髓,他勇敢地接受了挑战。李登科毕业于空军工程大学,在部队服役多年后,转业到重庆市直机关工作。而这一次,他主动选择到花田乡帮扶乡村振兴,完全是遵循自己内心的向往。一段“兵哥哥”向“田秀才”蜕变的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两年多的时间里,李登科始终一身素装,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行动兑现每一份承诺,一门心思抓发展,一心一意办实事,虽然他的一头黑发渐渐变成了花发,但当地群众人均收入却增加了近1/2。他还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边摸索、边总结,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了近10篇乡村振兴方面的理论文章。

改革求变

——“不能把习惯当经验,把经验当规律”

2022年元旦前夜的凌晨3时许,酉阳开往重庆中心城区的高速公路上雨雪飞溅、寒风刺骨。

两辆承载着20余万元消费帮扶产品的货车,一前一后飞驰于夜色中。蜷在后车副驾驶座的李登科正小幅度“点着头”,困意沉沉。

忽然,一阵急速的刹车声打破寂静。李登科被汽车剐蹭隔离带的尖锐声音瞬间惊醒,睡意全无。虽然司机一再表示刚才只是不小心偏了一点方向,但李登科却惊出一身冷汗。“雨雪天,高速公路上,100码的速度,方向盘再多偏一点点,那就不是蹭了,而是撞向隔离带。”他丝毫不敢大意,时不时提醒司机注意安全。

由于前车司机提前30分钟出发,在经过武隆服务区时,李登科主动拨通了前车司机电话,想了解一下他的具体位置,但电话那头却始终无人接听。

“会不会出事了?前车运送的17万元货物一旦丢失或者司机出事……”李登科有点不敢继续往下想。

在接连拨打10多个电话无果后,他马上冷静下来,立即指挥后车司机尽快前往目的地,同时尝试其他渠道联系前车司机。40分钟后,他的电话终于响了:“李书记,车没电了,我在服务区充电的时候睡着了,我马上赶来。”

最终,3人将货物安全送达,有惊无险。

返程后,面对老百姓的称赞,李登科却高兴不起来。他意识到,原本想沿袭“靠书记卖货”的“后备箱”经济模式,采取“严格选品+一次性运输”的方式来降低销售成本,却忽略了安全风险。

“出了安全问题该怎么办?”“如果不再派帮扶干部,农产品该怎么卖?”只有让消费帮扶建立起市场化运作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做到长期可持续发展。

2022年初,李登科提出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花田新故事”,推动农产品进市场、进商超。他还帮助乡里建立起“1+6+X”利益联结机制,即全乡1个大集体合资公司+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若干村民。其中,合资公司系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合资成立的石生菖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集中开展全乡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工作;6个行政村各成立一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组织农业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若干村民均系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以采用资产、现金、技术等方式入股。通过这种分工协作、利益共享的方式,让村民在产加销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分红,真正成为农业的受益主体。

仅2022年一年,石生菖蒲公司全年营业额就突破500万元,一跃成为“四上”企业。李登科信心大增,“只要敢于改革,不断求变,花田乡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就会近在咫尺”。

体系重塑

——“产业既要有品质品牌,更要有韧劲后劲”

要问花田何处寻,熟稻香飘十方里。

2021年9月初,李登科漫步花田乡何家岩村田坎,看着饱满细长的稻谷,浮想联翩。粗糙的稻叶割着他的手臂,也未能打断他翻涌的思绪,“花田稻米古时是‘贡米’,如今为何难以远销四方?”

一直以来,“花田贡米”品质好、名声响,但市场主体多为散户,种植和销售未成规模,市场化程度较低,导致产销分配失调,存在低价恶性竞争的现象。

要增加贡米的附加值,就需引进支撑加工销售全链条的企业。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并驾齐驱的龙头企业酉阳县桑竹农业公司,成为李登科的不二之选。

“对方觉得我在说笑,完全没放在心上,毕竟对他们而言,主营是茶叶,加工销售贡米是一个新领域。”李登科说,他觉得这事落地对企业和群众都有好处。

先是电话沟通,效果不佳。随后,李登科就三番五次登门拜访。一来二往,桑竹农业公司董事长终于被李登科这股钻劲打动,两人一起寻求政策和资金扶持。

搭建加工销售产业链看似简单,但要确定加工基地、建立销售渠道和网络并非易事,李登科一跑就是好几个月。

转眼又逢春耕,村民们忐忑不安,今年的贡米该怎么卖?李登科向村民保证,大家不用愁,当务之急是全心全力攻生产。“有李书记这句话,大家撸起袖子干就是了。”张家村党支部书记冉光武说。

一边是村民们深耕易耨,一边是捷报频传。

8月底,桑竹农业公司全面铺开“花田贡米”的加工、销售链条;9月中旬,桑竹农业公司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签署“水谷子采购协议”,以高出普通稻谷近一倍的价格收购。村民们现场收割,打完就卖,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只是李登科重塑全乡产业体系的一个场景。他经过深入调研,帮助乡里构建了“4+1+X”现代产业结构,即全乡集中发展贡米、茶叶、油茶、乡村旅游四个长期效应产业,每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围绕打造“一村一品”发展一个中期效应产业,群众自主发展若干短期效应产业。通过长中短三期效应叠加,全乡产业体系抗市场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了短期能见效、中期有规模、长期可持续。

“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才能增强产业动能、提升产业能级,形成良性循环。”李登科说,就像一粒种子,只要种下去,就会年年有丰收、岁岁能发芽。

惠民有感

——“宁愿自己多流一滴血,也不能让群众多流一滴泪”

“李书记,你莫走喔!我舍不得你啊!”

“不是你,哪有我今天。”

……

11月1日,在花田乡张家村76岁村民张翠兰家里,她拉着李登科,一个劲儿地叨念着。

李登科微微弯下身子,手被老人紧紧攥着,一声声“舍不得”催红了他的眼眶。还剩一个多月,他就要结束挂职,回到原单位。

这是第几次来张翠兰家里,他已经记不太清楚,但第一次来的情景却永生难忘。

2021年7月,恰逢乡里赶集。李登科在街上买了2.5公斤肉、一把面,决定下村入户,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搭平伙”。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他来到了张翠兰家。

骨瘦如柴,这是李登科对张翠兰的第一印象,他赶紧上前搀扶前来迎门的老人。不间断的咳嗽和低沉的呼吸告诉李登科,眼前这位老人正遭受着病痛的折磨。老人缓缓道出她长期患有阻塞性肺气肿,没法儿干农活,老伴早已去世,儿子没成家在外打工,家里只剩她一人。虽然村里为张翠兰办理了低保,但要使她脱离病痛的泥沼,还远远不够。

从那时起,李登科就成了张孃孃家的常客。老人的儿子也在李登科的号召下返乡创业,照顾母亲。

就在张翠兰的病痛有些缓解时,意外发生了。

今年2月初,老人乘坐酉阳一家民营医院的接送车,前往县城做白内障手术,途中遭遇车祸,造成胸部压缩性骨折。负事故全责的民营医院敷衍塞责,未能垫付老人在县人民医院的治疗费,张翠兰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李登科得知情况后心急如焚,立刻联系各方单位,并向律师咨询老人可获得的赔偿金额。第二天他便协调县信访办,召集当事医院、公安、民政、卫健等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协商。

起初,当事医院表态愿意赔偿2万元,这与律师所述的赔偿金额相差甚远。李登科从法理、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了耐心解释,经过长达7个小时的磋商,终于为老人争取到了8万元的赔偿金。

由于张翠兰年事已高,且身患重病,在当事医院结清治疗费用后,老人回家静养。一个月后,她还如愿以偿地接受了白内障手术。

“每次李书记来,走到院坝里我还看不到人,都是因为眼睛不好。”李登科不知道,张翠兰想接受白内障手术,只是想好好看看这位救命恩人。

“李书记,我认到你了,认到你了。”当张翠兰终于清晰地看见李登科时,说话都有些哽咽。

在花田,还有坏了脚四处寻医问药的张大爷,想开民宿的何梅宣夫妻,想来乡里发展的肉牛老板……他们的诉求像一块块久旱的赤地,在李登科的悉心灌溉下,重回沃土。

“市委的好干部、我们的好书记。”张家村村民、兴业农庄主人张兴业与我们谈到李登科时,眼眶有些湿润。这位作风干练的“胶鞋书记”给他留下的都是美好的记忆。

“喝过花田水,就是花田人;今朝花田人,一生花田情。”很快就要离开花田,李登科也难掩不舍之情。在暑往寒来的两年半多时间里,花田乡的那一片热土、那一程山水、那一方百姓,早已深深地印刻在他心间。

离别之际虽然有淡淡忧伤,但李登科更多的是感到欣慰,因为新时代新征程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浩荡春风已经吹到酉阳,吹到花田。他相信,在他之后,一批又一批前来帮扶的干部,也会像他一样,与花田干部群众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续写属于他们的“花田新事”。

锦绣花田,梦想已经照进现实。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