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无人机“飞手”、直播带货主播、乡村建设工匠……新职业渐居乡村舞台“C位”
随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不断升级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新农人”返乡从事农机手、乡村主播、乡村建设工匠等新职业,逐渐占据乡村舞台“C位”
4月19日,梁平区安胜镇龙印村,十余位农机手正驾驶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来回奔忙。
“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每天可以插秧40—50亩,相比传统手扶式插秧机效率提高了1倍左右。”忙碌间隙,农机手李世飞向记者介绍,“咱们的‘农机战队’一年要管护5万亩田地!”
记者观察发现,随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不断升级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新农人”返乡从事农机手、乡村主播、乡村建设工匠等新职业,逐渐占据乡村舞台的“C位”。
“80后”成田间“飞手”
服务十余个省市
几年前,“80后”李世飞还只是一位花椒种植户。当时,他为解决300余亩花椒的管护难题,偶然间了解到无人机开展植保作业的优势:1个人干1天只能完成5亩花椒的植保和施肥,而无人机只需要10分钟。
说干就干,李世飞用无人机管护花椒后获得丰收,并成为龙印村第一个持证上岗的无人机“飞手”。
2019年,李世飞购入无人播种机、除草植保机器人等农机,同时招募专业机手,成立梁平区味源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始为农户提供播种、施肥、植保、收获等全程农机托管服务。目前,合作社每年固定的作业订单有5万多亩,服务范围甚至扩大到新疆、甘肃等十余个省区市。
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农机“土专家”培育行动、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科技人才。去年,我市持证农机手已有4.9万人,农机社会化服务收入超过20亿元。未来5年,我市将开展数字乡村人才培训200场次,培育数字“新农人”超2万名,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服务水平。
“00后”返乡成为带货主播
推动传统产业“触电”
这两天,垫江县曹回镇徐白村芍药种植户多了一笔收入——他们首次采用电商直播的形式销售芍药鲜切花,30万枝鲜切花仅用半个月便销售一空,每枝平均价格达到3元,比去年翻了一番。
村里的芍药种植户说:“这多亏了咱们村的‘村播’李亚玲,把以往没人要的芍药花变成了‘金花’!”
今年,徐白村里为了拓展芍药鲜切花市场,将线下销售改为电商直播销售,一年前返乡的“00后”李亚玲成了“村播”团队的一员。
李亚玲等“村播”团队成员参加了当地的电商培训课,学习直播、电商经营技巧。渐渐地,这支“村播”团队的直播效果有了起色,今年4月,徐白村30万枝芍药鲜切花销售一空,最远甚至卖到了新西兰等国家。
去年,我市成功培育首批“乡土网红”53名,带动特色产品全年销售总额破亿元。同时,巫溪县、彭水县等区县已开始举办民宿管家专业培训班,未来5年,我市将培育民宿管家等乡村经营管理人才15万人。
设计师成为乡村规划师
扮靓乡村“颜值”留住乡愁
近日,綦江区三角镇红岩村村貌升级工程正式完工,乡村民宿、露营基地等新业态正式开门迎客。
红岩村村貌的升级,离不开乡村规划师翁杰和村民的共同努力。
翁杰本在重庆城区经营一家设计工作室。去年,他返乡建设民宿,恰好遇上红岩村进行村貌升级,他便提出无偿为村庄提供规划设计服务,无心插柳成为乡村规划师。
翁杰在走访中不断了解村民的需求,并将其融入设计方案中,先建成了一处院坝升级示范点。看到荒芜的院坝成为古朴别致的乡村景点,村民同意了他的设计方案。
得到了村民的支持,改造工程进行得很顺利,一处处颇具“颜值”的农家小景让村庄焕然一新。如今,红岩村已打造瀛山院子等精品主题民宿4家、休闲农家乐6家,新建露营基地2个,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
乡村是乡韵乡愁的精神寓所,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对乡村的村落、农舍、田园、果园等人文自然景观进行设计和合理开发利用,营造出具有强烈美感、深厚文化底蕴、对游客有高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空间。目前,我市已培养乡村建设工匠1.3万人、巴渝传统建筑工匠770名。未来5年,我市还将培育乡村建设工匠8100名,“三师一家”(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艺术家)设计下乡人才队伍1000名,让更多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建设。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