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村有位“助农大使”
“红姐,这一箱是发到广西的,不要搞错了啊。”
杨攀,重庆医科大学毕业,这个90后女青年回到家乡,通过直播带货和电商的方式助农,成为乡亲们眼里的“助农大使”。
说起走上电商直播这条路,杨攀笑称一切都像在做梦。她说:“采摘水果一般都是当天下单,然后采摘,当天发货。我们所有的果子都是长势非常好的,回到村里面工作后,我发现我们村农产品的数量、资源都非常丰富,但是我们的销路一直打不开,于是我向书记建议,用现在最火的电商直播平台,把我们的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去,让农民增加收入,带动我们全村一起致富。”
历时2个月,杨攀团队运营的板桥好人农场,通过电商销往全国的农特产品超过千件,她有信心在一年之内把电商真正做起来。
什么是“乡村CEO”呢?简单说,就是懂乡村产业管理、经营服务的农业经理人。在人社部等部门发布新职业中,就有农业经理人这一项。近些年随着农村专业合作社等迅猛发展,从事农业生产组织、设备作业、技术支持、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管理服务的人员需求旺盛,农业经理人应运而生。他们既懂技术、会管理,还怀有一份回故乡、帮老乡、建家乡的情感,他们的出现,将城市和乡村紧紧连接在一起,在乡土上描绘出一幅别样的青春画卷。
带领乡亲致富的“牛人”
张林葱,丰都县包鸾镇飞仙洞村人。早年在福建打工,2009年,得知家乡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合作模式,大力扶持草食畜牧业后,张林葱决定回乡养牛,数年打拼,张林葱成为年出栏400多头肉牛的大户,还牵头成立包鸾镇新农人互助会,采用统一采购、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将肉牛产业推向新的高峰。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年存栏肉牛6000余头,出栏肉牛5500余头,产值突破11000余万元。如今,合作社已成为市级重点、示范单位,带动县内外300多户农民工返乡创业从事肉牛养殖,在发展养殖产业的同时,为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紧缺问题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和禀赋,这是村庄发展的优势。有优势,就有发展的突破口。而“乡村CEO”就是帮村子找到突破口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两把刷子”,与乡村碰撞,就可能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猪猪女孩”:卖猪收钱时可香了
在梁平区明达镇天台社区,记者见到 “猪猪女孩” 袁滨时,她正在猪场忙碌。她说,虽然这份工作脏一点臭一点,但是卖猪收钱的时候可香了。养猪对她来说有很多的好处,说得直白一点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她始终认为,大学生就业并不一定要局限于城市,女生不一定就要坐办公室,也可以到广袤的农村找到属于自己那份事业。
袁滨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养猪,把“土”的产品与最“活”的市场传播结合,几个月,就收获了近千万人次的浏览量,也为猪场引来上千名客户和数百万投资项目。年轻人才碰撞乡村运营,将青春活力注入了肥沃的土壤。在奉节县平安乡,这位叫鲁应葱的基层干部,为乡亲们直播带货卖村里的土特产,一年能卖1200多万。不仅如此,她还教会了更多人带货,成为累计2000名新兴主播的导师。在南川,这位叫魏先曼的女孩回到家乡河图镇骑坪村种板栗。当地人有种板栗的传统,但乡亲们大多在赶场时把生板栗背出去卖,一大背篼也卖不了多少钱。魏先曼脑子活,为村里的板栗注册商标,申请全国绿色食品,做电商。如今,平台上上架的农产品,已经覆盖南川32个镇街、54家农业公司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累计交易额达5000万元。
近年来,跳回农门,正在成为新时尚。按照《“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将超过1500万人。乡村振兴呼唤更多“乡村CEO”,怎样广开进贤之路,实现乡村与人才的“双向奔赴”,让更多“乡村CEO”扎根田野,茁壮成长呢?
在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肖亚成看来,“乡村CEO”作为农业职业经理人,是“新农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业、农旅、康养、民宿等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具体来讲,要建立和完善五种机制:一是引进机制,根据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状况、经济社会承受能力等实际,在引进对象、引进待遇、引进流程等方面精心设计,在住房、就医、出行、子女就业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二是培育机制,可制定出台专门面向本土农业人才的“乡村CEO”培育计划,对入选对象的范围、标准,培养流程、资金来源等作出明确规定,强化就地取“材”;三是激励机制,在经济上给予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的同时,还要在政治上给予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四是考核机制,既要职责与权益相当,又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五是帮扶机制,加大工作支持和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经营中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共同书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我们需要搭建好“乡村CEO”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与培养帮扶,并给予足够的宽容和信任,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活力与动力,让更多“乡村CEO”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第1眼-重庆广电 傅了 吴静 李艺 尹力 李波 陈力 报道)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