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人才振兴

丰都:飞仙洞村“养牛兄弟”打造产业互助会 发展肉牛养殖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4-06-24
字体:

“最近牛价下跌厉害,咱们要不尽快清场?”

“价格应该到底了,咱们应该扩大规模。”

近日,丰都县飞仙洞村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内,养殖大户张林葱、张哲葱两兄弟正争论养牛场下一步发展计划。经过讨论,二人最终还是决定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张林葱选择返乡养殖肉牛前,曾在福建做餐饮,而弟弟张哲葱则在一家国企工作。兄弟二人返乡创业十余年来,肉牛存栏量从最初的20头扩展到如今的350头,从“养牛散户”变为当地的“养牛达人”。

十余年的养殖、经营经验,让兄弟二人决定“抄底”进场,将肉牛存栏量提升至700头,继续发展肉牛养殖。

外出务工“兄弟档”返乡养牛

丰都县是肉牛养殖大县,飞仙洞村村民也有肉牛养殖传统,张林葱、张哲葱兄弟俩的父亲也散养了20余头肉牛。但飞仙洞村山高坡多、土地贫瘠,兄弟俩成年后没有继承父亲的衣钵,而是和其他年轻村民一样选择外出务工挣钱。

2008年,张林葱在福建经营的餐饮生意难以为继,只好返乡。

“当时县里正大力发展肉牛产业,还引入了恒都集团等龙头企业,我看肉牛的发展前景,投入积蓄买回了20头牛犊试试水。”张林葱说。

虽然张林葱的父亲在当地养殖肉牛十多年,是肉牛养殖“老把式”,可光凭父辈的养殖经验,张林葱在创业初期还是“栽了跟头”。他买来的肉牛刚到养殖场就感染疫病,不到一个月就死了8头牛犊。首战失利,张林葱搭上了自己十多万元的积蓄。

“这次失败也给我提了醒,规模养殖与传统零散养殖不同,需要改用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养殖方式。”张林葱并没有就此放弃养牛事业,而是从头开始学习专业肉牛养殖知识。

此后,张林葱先后前往内蒙古、吉林等地的养殖场考察学习,同时还参加县里办的肉牛产业培训班,逐渐掌握了牛场建设、疫病防治、快速育肥等技术,他的养牛事业也逐渐走向正轨。

弟弟张哲葱也看好肉牛养殖业发展前景,辞去国企的工作,选择回乡和哥哥共同经营养牛场。

为解决销售问题,兄弟二人还跟随肉牛专业经纪人外出学习牛犊选购知识,逐渐摸索出一条“自繁自养+外购育肥”的新路子,最大限度提高了养殖利润。

解决了技术、销售难题,兄弟二人养牛场存栏量也从最开始的20头扩展到300余头,兄弟俩成了当地肉牛“养殖达人”。

抱团发展 带动养殖户养牛

兄弟俩开始从事肉牛养殖业时,牛肉价格一直稳中有升,张林葱和张哲葱的养牛事业也随之蒸蒸日上。尤其是到了2019年前后,肉牛出栏价达到18元/斤的历史高位,他们每卖一头牛都能净赚5000到6000元。

兄弟二人商量一番后,决定继续扩大“事业版图”。他们成立了飞仙洞村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无偿为村民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

加入合作社的160户养殖户,在兄弟二人组织下,按照统一采购、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销售的“三统一”模式,构建了肉牛养殖、育肥、销售全产业链条,让他们在市场中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以购买牛犊为例,160户养殖户需求量超过6000头,按照每斤便宜2到3角来算,一头牛就能便宜200元左右,饲料价格也能便宜10%以上。”张林葱算了一笔账,采用统购的方式,加上运输和人工成本减免,每头牛至少能节约500元成本。

随后,张林葱、张哲葱兄弟俩又牵头成立了丰都新农人互助会肉牛分会。如今,该分会养殖户已经达到300户,常年肉牛存栏量超过7000头。

拓宽致富路 继续深耕“牛产业”

2023年2月,全国牛肉价格开始逐月下跌,到了2024年6月,牛肉价格已跌至去年以来新低,牛肉价格的“高台跳水”,让张林葱、张哲葱开始了一场“极限自救”。

“一头牛在成长过程中的养殖成本,几乎是固定的。能否挣钱或保本,关键是取决于牛犊购入时的价格。”兄弟二人一合计,决定首先通过产业分会的规模优势,争取更多议价权。

在牛肉“跌价潮”中,产业分会300余户养殖户通过统一购买的方式,每头牛购入价均低于市场价500元,节省了不少成本。

解决了购入成本问题,兄弟二人又找到丰都县专业肉牛经纪人付继平,为进入出栏期的肉牛找到买主,通过统一销售的方式,每头牛能比市场价高300余元。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带动更多肉牛养殖户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同时还将与更多肉牛养殖相关销售企业、饲料企业、运输企业合作,进一步节本增效,让更多养殖户能稳定增收。”张林葱说。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