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阳:打造清水好“枫”景——“四象限工作法”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









“干群多见面,有事多实干;纵横看契合,成效看象限。”这套创新的坐标体系,正驱动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的基层治理从“模糊经验”迈向“精准导航”。昔日曾受困于治理挑战的村落,如今已成功跻身“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行列,实现了从治理困难到示范典型的跨越。华丽蜕变的背后,正是云阳县创新推行的“云阳见面·四象限工作法”在土家乡村的生动实践。通过党建坐标精准定位、服务力量靶向发力,该乡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了鲜活的土家样本。
干部勤见,需求画像更精准
“以前反映的饮水问题,没想到干部当场就记下来,还跟着去现场看了!”清水土家族乡竹台村村民李大叔的感慨,正是“四象限工作法”的生动缩影。该乡以“云阳见面”活动为载体,驻村干部每周至少与群众见面1次,每月走遍包联片区所有农户,精准识别群众特殊需求。通过“院坝会+入户访+线上群”的方式,全面收集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小到村民房屋漏水修缮,大到产业发展资金需求,均逐一登记造册。针对需求内容,建立“分层响应”机制:简单诉求由村社干部当场协调解决,复杂问题由乡级部门科室牵头成立工作组,明确责任人和办结时限。今年以来,累计收集群众需求35条,办结率达97%,其中解决饮水管网改造、道路安防设施完善等民生工程5件,切实把群众“急盼的事”变成“要干的事”。
网格智见,服务响应更高效
“监控自动报警,工作人员5分钟就到场了!教育并驱散了池塘周边玩耍的小孩儿”让钢厂村村民连连点赞的是清水土家族乡织密的“一网统管”智治体系。该乡以“141基层智治平台”为核心,在场镇重点区域部署智能摄像头,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实现自动识别与异常预警,实现“发现问题——派发任务——协同处置——跟踪反馈”全流程闭环,7786件民生事件全办结,满意度100%。同时依托“1+3+N”网格体系(1名网格长+3名网格员+N力量),将政策宣传、农技指导、养老认证等数十项便民服务直接送到群众家门口。网格员不仅是“信息采集员”,更是“一线服务员”,对于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实现“身边事即刻办、突发事即时应”。该体系已成为回应群众诉求、开展精细服务的“神经末梢”。
群众互见,内生动力更持久
“村里的事自己商量,分红连年涨!”龙洞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社员口中的变化,源于群众共治共享的“乡‘清’说事”机制。该乡以“一室一堂一群”(毛幺爸调解室、村民说理堂、线上微信群)为载体,激发群众自主议事、互促共赢。近年来,乡党委牵头打造乡级议事厅1个、村社议事堂14个,围绕旅游开发、产业规划等20余项议题,通过院坝会、田间会等方式收集建议,形成“主导产业+集体产业+个性产业”发展体系。跨村成立强村公司,促进清水湖有机鱼、中药材种植、高山避暑康养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全乡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200万元,增长率连续3年保持20%以上,歧山、庙塆等村连续4年获得集体经济发展奖励金,实现“村强”“民富”同频共振。
如今的清水土家族乡,干部推开的是群众的家门,打开的是百姓的“心门”。从火盆旁的促膝长谈到议事堂前的共商共议,从高山梯田的产业星火到数智平台的云端互联,“云阳见面·四象限工作法”已深深融入土家乡村的治理肌理。它不仅是破解治理难题的方法论,更成为滋养民族团结、激活内生动力的源头活水。在这片群山环绕的土地上,干群同心的力量,正托举起乡村振兴的崭新图景。(向超 于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