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四届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赛项竞赛在万州区举行,来自我市31个区县、42家单位的60位选手参赛,角逐谁是最强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
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近年来,我市依托稻渔综合种养、设施化循环水养殖等特色模式,实现了水产品总产量约59万吨、产值突破230亿元的显著成效。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水产养殖病害日趋复杂化、常态化,已成为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风险因素。做好水生动物病害防控,不仅关系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更直接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长江上游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随着防控体系的不断改革与人员的更替,水生动物病害防控队伍面临诸多挑战。”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首先是技术人员的数量逐渐下降,其次是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相对混杂,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和深厚的专业积淀,进一步影响了防控工作的质量。
因此,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水生动物病害防控队伍迫在眉睫。为此,我市开展了“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四届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赛项竞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建”的方式,系统性提升病害防控人才的技术水平与实战能力。
据介绍,此次竞赛由理论和实操两部分组成。经过激烈角逐,个人赛、团体赛分别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其中,张倩夺得个人赛第一名,长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夺得团体赛一等奖,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
“举办此次竞赛,一方面旨在系统化锻造‘一专多能’的防控尖兵,另一方面加速防控体系向精准化与科技化升级,为渔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步,我市将依托区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建立“村级协防员+乡镇指导员+区县专家”三级服务梯队,实现防控服务全覆盖。同时,借助西南大学、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等院校科研力量,开展病原耐药性监测、疫苗研发等攻关,推动防控技术迭代升级,真正达到“以技防病、以智护渔”目标,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渔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基石。
据悉,此次竞赛由市农业农村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主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办。(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赵伟平)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