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黄欢)七年前的一场突发脑梗,让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后坪乡后兴村村民田井生的生活被彻底改写。从清晨到深夜,从医院到病床,他以七年不曾间断的悉心照料守住了一个家,也以最朴素的坚守诠释了家风的分量。
这位普通的土家族农民,没有豪言,也无壮举,却在漫长的两千多个日夜里,以自己的方式点亮妻子的生命长夜,温暖了乡亲们的心。
危难面前的决定
2017年腊月十八的早晨,寒风刺骨,罗卫华像往常一样为丈夫披上外套。到了中午,田井生却接到女儿焦急的电话:“爸!妈倒在门口了!”
医院的诊断毫不留情——脑梗死,手术风险极高,费用二十多万,而且成功率不足一成。
病房里,有家属选择了放弃治疗。但田井生没有犹豫,他冲上前握住妻子冰凉的手:“卫华,我砸锅卖铁也要治你!只要你在,家就在。”
手术持续八小时。那一夜,他如钉子般站在手术室外,冷风灌透棉衣也一动不动。手术虽成功,但妻子再也无法行走、无法言语,甚至连吞咽都极其困难。
那一刻起,他明白——真正的考验从此开始。
日复一日的照料
七年来,田井生的生活被分割成无数个细碎的循环:翻身、擦洗、喂饭、按摩、换尿布。罗卫华吞咽困难,一顿饭常常要喂一个小时,他从未催促,只轻声说:“慢点,不急。”
为了避免褥疮,他坚持每两小时为妻子翻身,七年从未间断。酉阳中医院康复科医生李霁至今印象深刻:“瘫痪病人最容易长褥疮,但她身上干干净净,连一个红点都没有。”
在护理的缝隙里,他仍把妻子视作家的主心骨。村里谁家办事随礼多少、院坝的菜园被鸡踩了、赶集要买哪些生活必需品,他都会凑到妻子耳边悄悄“商量”。妻子嘴角偶尔扬起的一点点弧度,是他坚持下去最大的动力。
压力之下的继续坚持
最初的二十八万元手术费只是开端。七年来,医疗护理累计花费超过四十万元,家里欠下不少债。
为了维系生计,他白天帮人烤烟、养猪,一天辛苦下来能挣八十元。2022年,他又被确诊膜性肾病,双脚肿得穿不进鞋,但照顾妻子的节奏却从未因此紊乱。
2024年底,厄运再次降临——罗卫华第二次脑梗,全身瘫痪,连眼睛也难以睁开。医生摇头:再恢复几乎不可能。
那天夜里,他蹲在冰冷的医院走廊,七年的疲惫、债务的重压、三个孩子的困境……一起压得他忍不住落泪。这是七年来,他第一次动摇。
但孩子们打来电话:“爸,照顾好妈妈!”一句朴素的话,让他重新挺直了腰。他擦干眼泪,自我安慰:“既然走到这一步了,还能咋办?不能放弃。”
平凡生活里的家风
此后,他比之前更加用心地护理妻子——每天三次擦身,每两小时翻身,排便困难便用开塞露一点点疏通。自己常常吃几块钱的清水煮面,却想办法给妻子做营养餐。
十多年护工经验的侯祝霞感慨:“见过太多大难临头各自飞的,他这样的人家,是真正的好家风。”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田井生只能在暗夜中苦苦支撑时,一个细微的动作改变了一切——有一天,他发现妻子的左手微微动了。
“她有反应!她听得到!”那一刻,他眼眶通红。
至今,他仍然每天扶着妻子晒太阳,与她絮叨家常。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她年轻时陪我吃苦,现在换我守着她。”
平凡中的力量,是乡村最朴实的家风底色。没有掌声,没有荣誉,他只是用七年不曾间断的守护证明:家,不是房子,是彼此不离不弃。家风,不是口号,是日复一日的担当。
田井生的故事,感动了村里人,也温暖了更多家庭。他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新时代良好家风,用坚守告诉人们:即使生活再难,也总有一束微光,来自一个愿意陪你走完漫长长夜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