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生态振兴

巴南:新农人打造500亩综合性农场 构建立体化种养模式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3-11-28
字体:

11月27日,巴南区接龙镇的恒雨谷农场里,趁着天气晴好,农场负责人陶恒正和果园工人们抓紧采摘柚子。

“80后”新农人陶恒通过苗木种植开启返乡创业路,十多年来她的种植基地从最初的30亩发展到500亩,成为了包括农耕文化体验、采摘游、农技培训的综合性农场。

近年来,陶恒为了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创办了助航职业培训学校,每年培训800余名群众,帮助200多名群众实现就业致富,她也获得新型职业农民、全国优秀农民工等多个荣誉称号,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自主创业当起农技师

返乡创业之前,陶恒在一家园林公司工作。

几年工作下来,陶恒发现苗木市场前景广阔,而在她的家乡,因为年轻人多外出务工,有不少闲置土地正好可以用来发展苗木产业。

“有了这个念头,加上人年轻想多尝试,于是决定放弃城里的工作返乡创业。”陶恒回忆道,与丈夫张中伟商量后,她向亲戚朋友东拼西凑了5万元返乡创业,开始种植花卉苗木。

跨行搞农业的难度超过了她的想象:选苗、种植、销售等相关知识不足,让她创业一开始就举步维艰,一度有了放弃的念头。

在丈夫的鼓励下,陶恒一边请教当地林业专家和园林苗木行业能人,一边查阅相关资料,学习花卉苗木种植技术。

然而种植第一年,她的基地就由于病虫害泛滥,损失近半。

陶恒痛定思痛,下定决心补齐技术“短板”。

为提升种植技术,陶恒先后购买了100多本专业书籍自学,遇到种植难题,就前往相关机构请教苗木专家。渐渐地,她能熟练地育苗、修剪、防治病虫害,成了一名园林“土专家”。

苗木基地也逐渐步入正轨,规模扩大到200亩。

陶恒还带头推广了李子整形修剪技术和李子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这两项技术的帮助下,村民的果树病虫害明显减少,果实产量明显提高,收入也得到了保障。

从创业者成为致富带头人

陶恒的种植基地经过几年发展,从单一苗木种植升级为集种植、采摘、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场,形成了果园、林下养殖、水产养殖立体种养殖模式,整体规模也超过500亩,每年带动50户村民在基地就业,综合年产值超过500万元。

陶恒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她与当地村民签订养殖和收购协议,以“公司+农户”的方式提供技术支持,带动了180余户农户共同经营,户均增收8000余元。

如何让当地群众更方便地学习农业技术呢?陶恒带头在巴南创办了助航职业培训学校,每年培训800余名群众,帮助200多名群众实现就业致富。

近年来,陶恒还做起了短视频和直播,记录自己在农场的田园生活,还为接龙镇的李子、枇杷、高山萝卜等土特产找到了销路。如今,她的千余条短视频获得了12万次点赞,为镇上超过30个农产品找到了销路。

继续贡献“新农人”力量

“曾经是老师,现在是新农人,曾经带孩子读书,现在带乡亲们种树。”这是陶恒对自己职业的新定位。

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农活”,越来越多人知晓了这个藏在乡村的综合性农场。每到采摘旺季,农场内的游客络绎不绝,而陶恒则选择继续架起手机,将热闹的场景拍下,向更多网友介绍接龙镇的土特产、乡村美景……

“在家乡能带领大家一起增收致富,让我非常有动力!”扎根农村创业十余年,陶恒已成为一名有经验、有技术的新农人,她对未来农业的发展信心十足。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