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乡村和和美美,田野才会充满希望。
为筑牢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乡村底色,1月5日,重庆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重庆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现场推进会。
除了找问题、鼓士气,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用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全面绘就新时代巴渝和美乡村新图景,打好乡村全面振兴主动仗,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实践的乡村篇章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庆篇章。
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重庆各地结合实际,从小的切口着力,探索出不少具有推广借鉴意义的经验和智慧。让我们聚焦“好点子”,找到“方法论”。
“任河水,长又长,倒着流过我家乡,两岸青山云雾绕,一池荷花香满塘……”在城口高观镇双竹村,村民自己创作了一首村歌——《双竹之歌》。歌里唱的正是城口和美乡村新画卷,远看青山隐隐,近看小院别致,家家花草繁盛,户户绿树成荫,恰是“水绕门墙竹绕塘,满窗春绿更春光”,仿佛一幅“富春山居图”。
高观镇是城口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一个缩影。城口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按照“全域打造、分步实施,示范引领、分类推进”的思路,聚焦富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民生福祉改善、乡村综合治理、乡风文明建设,构建“一片区一通道多支点”的乡村建设示范体系,奋力弹好和美乡村“协奏曲”。
融合曲
打造特色产业小镇
城口地处大巴山深处,属渝川陕三省市结合部,有着非常明显的区位优势和独特的生态优势。而利用良好的生态发展绿色产业,是城口建设和美乡村最大的底气。
当前,城口统筹主导融合主导产业优势,成立文旅康养、中药、老腊肉、大木漆4个工作专班,推动乡村建设与农林产业、乡村旅游产业相结合,加快生态资源价值转换。
建立建设“大巴山药谷”,是城口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法宝”。
地处重庆最北端的城口是块宝地,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宝库”和“生物资源基因库”,境内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3800余种,可供开发利用的中药材上千种,受制于多种因素,长期以来,其产业优势并未发挥出来。如今,城口发力中药种植。按照规划,到2025年,中药材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
在延伸产业链方面,城口还将结合大巴山文化、民俗、生态等优势,建立以中医药文化为主的康养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体。
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城口正推进城口老腊肉小镇(厚坪乡)、城口山地鸡小镇(河鱼乡)、禅茶小镇(咸宜镇-鸡鸣乡)、中蜂小镇(东安镇)建设。
一个个特色产业小镇,打造乡村旅游景点爆点。比如,城口提升修齐镇香坪村、治平乡木瓜坪、蓼子乡“大巴山渔谷”等农文旅融合基地,吸引社会资本3000余万元建成明月村杨家院子共享民宿和遇见咸宜稻香高端民宿,成为新一代民宿的标杆。
弹好融合曲,通盘考虑、一举多得,产业的基础越打越实。
增收曲
“三院建设”深挖价值
小镇做足特色文章,而村落则深挖资源,激发内生动力。
城口还因地制宜探索“三院建设”。近年来,城口以咸宜镇为试点,积极推进“乡村庭院、村级大院、乡村书院”建设,开拓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乡村庭院”建设主要以庭院为载体,以家庭为阵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把发展庭院经济同个人意愿结合起来,将庭院变为“增收园”。截至目前,乡村庭院建设已发展15户农户参与“庭院经济”或“咸宜小院”。青龙村村民陈德孟就是其中的典型。结合自身基础以精致农业为切入口,在政府指导下,建成了一个集农产品加工、地方特色美食制作、线上短视频制作、直播以及仓储功能为一体的“农家小院”,去年销售额实现210万元。
“村级大院”建设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以深化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市场主体,撬动金融资本,发展共享经济,打造村级大院发展民宿——岱越·山隐。该民宿项目计划投资约2000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每年按照不低于宅基地收储价格6%的比例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同时,项目配套建设300亩共享田园以“我在咸宜有块地”为主题,采取线上认购方式并委托当地村民种植应季蔬菜。
“乡村书院”建设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以文化振兴为着力点,通过对闲置村小校舍等闲置资源的改造建设乡村书院,逐步推进闲置资源到产业价值资源的转化,探索出一条农旅文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通过“三院建设”,城口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发展新格局。
传承曲
精品村落留住乡愁
城口因地制宜建设和美乡村,一个个精品村落加速成型。
交通一直制约着城口的发展。在建设和美乡村的过程当中,城口全力推进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90%。
路畅业兴幸福来。通过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城口全面实行垃圾处理“村收集、乡集中、县处理”,推行定点、定时、定人、定路线“四定”模式,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率达100%。
此外,城口融合乡村文化,深度挖掘自然资源、文化脉络,在保留原生态乡村景观风貌的基础上,采用微设计、微提升、微改造的方式,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创建农耕文化村、稻田文化村、红色文化村,双河镇余坪村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高楠镇方斗坪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村庄是老百姓的村庄。在改造过程中,城口注重“乡情、乡土、乡愁”传承,因地制宜设计开发旅游产品。如高观镇双竹村的乡村市集,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自然生态、优质的绿色果蔬等资源,将农特产品销售,游客休闲游乐等业态培育起来,设计出可游可视可玩的具体项目,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亮点。该村村标村牌、乡村市集、一米菜园等都是老百姓利用自家竹子、木材、猪槽等材料,通过废物利用、改旧换新等方式实施的。
在传承中留住乡愁,留住了游客,也留住了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