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生态振兴

“美丽重庆”何以美丽?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4-01-15
字体:
“2023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5天,连续6年无重污染天气;土壤、地下水、声、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连续17年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1月11日,在“全面推进美丽重庆建设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表示,重庆扛起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重大使命,协同各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全力交出生态环境高分报表,扎实推动美丽重庆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在治水方面,2023年,重庆市1.8万名河长巡河77万人次,推动实施900余项水污染防治任务措施,接续实施中心城区排水系统溢流控制及能力提升、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等专项行动;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401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93%;发布首批58条市级幸福河湖名单,汉丰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荣峰河获评第二届全国“最美家乡河”。

在治气方面,重庆全面推广执行治气攻坚八项惠企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深度治理;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纯电动化,新增新能源车18.2万辆;健全“3+5+7”督导帮扶工作机制,帮扶解决问题8000余个;启动全市空气质量污染预警应对14次和区域黄色预警1次,全市上下合力精准攻坚应对污染天气。

在治土方面,重庆在全国率先推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程度分级和用途分类管理,修复污染地块24块,提供净地2260亩。

在治废方面,重庆加快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和川渝无废城市共建,一般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0%,中心城区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污泥无害化处置率提前3年达到国家95%的目标。累计建成“无废学校”“无废小区”等24类“无废城市细胞”1500余个;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达到261.8万吨/年,中心城区以外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实现全覆盖;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不断延伸拓展,并入选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在治塑方面,重庆新创建绿色商场5家,完成废塑料回收利用68万吨;完善“村、乡镇(街道)回收转运—区县集中分拣贮运—区域性加工”网络体系,农膜回收率达94%;全市寄递企业一次性塑料包装制品回收率达50%;三峡重庆库区打捞清漂垃圾19.6万吨。

在治城方面,重庆累计建成市级安静居住小区580个,全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达标率为97.8%。

在治乡方面,重庆创建巴渝和美乡村示范村107个,命名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街道)87个,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县创建全面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3.9%、同比提高24.2个百分点,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9%,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在治岸方面,重庆中心城区“两江四岸”109公里岸线已累计启动治理提升项目23个,14个公共滨水空间建成开放,11个滨江贯通工程、延伸工程有序推进。

在治山方面,重庆积极在三峡库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广阳岛生态修复实践创新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开展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督执法,“绿盾”行动累计整治自然保护地环境问题2118个。

2023年,重庆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忠县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获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黔江区阿蓬江、巫山县大昌湖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2个。稳妥有序推进“双碳”工作,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推进纳入重庆碳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翻一番、增至308家,实现碳市场累计成交4753万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绿色贷款余额超6600亿元,气候投融资试点入库项目达497个。

此外,重庆还强化美丽重庆建设保障,加强数据治理,加快推进“巴渝治水”“巴渝治气”“巴渝治废”3个重大应用建设。健全监测体系,提标建成全国领先的省级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总体实现水气声环境监测自动化。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逐级督察,深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与司法衔接,强化生态环境领域除险固安,完成375条河流(河段)“一河一策一图”编制,督促整治一批环境风险隐患问题,牢牢守住环境安全底线。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