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渝北区大盛镇获悉,目前该镇已打造16个“畅晚庭”乡村治理平台,引导群众参与乡村基层自治。
在大盛镇,村民吃过晚饭后,习惯在庭院里扎堆聊天,闲拉家常。为此,近年来大盛镇在青龙村、千盏村、云龙村等16个村,将村民聚居院落打造成“畅晚庭”乡村治理平台,让乡亲们讲述大盛的“初心故事、脱贫故事、乡村振兴”3个故事,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治理事务。
杨三全是青龙村五组的村民,今年65岁,曾担任过青龙村第二支部书记。这几年,他创作出《大盛柑橘红》《绿水青山家乡美》等村歌,时不时在青龙村的“畅晚庭”中与大家分享。
“原来是一片荒凉的山……新栽的果树排成了行,再也不是往年旧模样。”在《大盛柑橘红》中,杨三全这样讲述青龙村的产业发展。
青龙村是一个山地丘陵村,过去土地分散,全村几乎都是“巴掌田”“鸡窝地”。2018年初,青龙村开始进行整村土地整治,并成立了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运用5G、近地遥感、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打造了无人果园数字化管理云平台,以此发展柑橘产业。
“去年中秋节,村上举行了柑橘产业分红大会,500多户村民共同分享了100万元的‘大红包’。”杨三全说,在“畅晚庭”中用村歌唱出家乡产业发展的故事,大家都感同身受。
在云龙村,当地村民则是在“畅晚庭”上协商议事,建议尽快修缮唐新桥。
据了解,唐新桥连接着云龙村与场镇,因使用年限过久,加上往来工程车较多,桥面出现损坏。村民协商后将问题反映给大盛镇,一周内云龙村修复了桥面,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点赞。
“目前,全镇已建立16个‘畅晚庭’,逐步探索形成了‘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发展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大盛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畅晚庭”,大盛镇建设了4个党建示范村,在做好政策宣传宣讲工作的同时,宣传便民服务举措、普法知识、生产生活常识250余次,组织开展“五风”润德、邻里“四互”等系列活动,挖掘整理家训家风100余条。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