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讯(通讯员 杨乃梅)连片的稻田连接至巴岳山下,稻涌翻滚,便是重庆市大足区拾万镇最美的风景。
自古,拾万镇便是商贸流通要道,大足“粮仓”。
据《拾万集锦》记载,在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开山化石”期间,拾万的百姓便自发为其赠送粮食;唐宋时期,宝顶工匠们吃的粮、烧的煤、用的杠,也长年不断地从拾万输入。
改革开放以来,拾万镇栽种了杂交水稻,产量年年递增;2021年7月19日,国家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在拾万镇挂牌成立,如今,秧田鱼、灰包松花蛋让这个藏于巴岳山下的小镇,声名远扬。
秧田鱼:集地域特色、生态价值与烹饪艺术于一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当温暖的南风越过海岸线,带着湿气奔向大陆,南方开始进入梅雨季节。此时北方正值“小麦覆陇黄”,农人忙着收割麦子,而南方也到了插秧的时节。
当拾万镇隆平五彩田园的上千亩水田全部种上水稻之后,鲫鱼苗也随之下田了。
拾万镇的秧田与别处的不大相同,收到袁隆平院士亲自关怀成长的五彩田园,建立了国家杂交水稻重庆分中心科研基地。基地内秧田中间预留了深水沟渠,供鱼儿嬉戏。
为了保证鱼的品质,养了鱼的水田既不能施化肥,也不洒农药。田间的虫子就是鱼的饲料,而鱼的排泄物便成了秧苗的有机肥料。
秧田鱼于清澈稻田中生态放养,食禾花、稻穗等,形成细腻肉质、鲜嫩口感与独特稻香。每亩仅产约100斤,凸显其稀有与高品质。原生态的生长环境,让秧田鱼肉质更加鲜美,而这些品质不俗的鱼儿却只为当地一家鱼馆供货。
自古,拾万镇便是大足的“粮仓”。每年栽秧子时,村民们顺便放些草鱼、鲫鱼等鱼苗,等到打谷子的时候,就边打谷子边逮鱼,刚逮起来的美味儿配上刚打出来的新米,是当地村民独有的回忆。
秧田鱼相比其他饲养鱼最大的区别就是,秧田鱼口感更为鲜嫩,肉质更细腻。不管是清蒸、煲汤、泡椒还是麻辣,秧田鱼肥美的肉质都让人难以抗拒。
在拾万镇,一家名为谭祥东秧田鱼的食店受到人们的追捧,不管是本地居民或是外地来的游客,都喜欢到这家食店品尝秧田鱼。
一道麻辣秧田鱼是食店里的镇店名菜,是店主爷爷教给他的做法,一直沿用至今。选用基地放养的2两左右的秧田鱼,现宰现做,在鱼脊背两边各划上一刀,正好入味。
自然发酵的老坛酸菜裹挟着大把的花椒、辣椒沉浮在鱼汤中,刚上桌,那股子麻辣鲜香就直直地往鼻子里钻,令人食欲大增。
轻轻夹起一条细嫩的鱼儿,浸汁、摆盘、吸鱼头、刮鱼肉、吮鱼尾,再搭配上一碗浸满汤汁的米饭,一个人可以吃完整整一盆。鱼肉爽滑细腻,又不掩盖其本身的鲜美,细细品尝,只恨不得把鱼骨也吞下肚去。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菜品得到国菜大师李光远的亲自指导。李光远曾为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宾掌勺,备受赞誉。
一个有故事的人,吃饭的地方也更为考究,一道有故事的菜,足以叫食客的味蕾记住一辈子。拾万镇就是这样,用一道麻辣秧田鱼打开了食客的味蕾,也让食客记住了巴岳山下的稻乡和稻香。
灰包松花蛋:小小皮蛋内藏万千“乾坤”
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灰包蛋,口感鲜滑爽口,色香味均有独到之处,是拾万当地一种传统的风味蛋制品。
拾万镇尊香园纯手工灰包松花蛋技艺源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至今已历经100余年。其精选大足淮远河畔、禾田下农家散养上等鲜鸭蛋,经由水稻秸秆、茅草及西山松毛、柏树丫碳化灰等独特配方调制料泥包裹窖藏,古法工艺,无铅制作,历经自然变化而成。蛋体晶莹剔透呈金黄色,蛋清呈松柏叶状花朵,溏心软糯,香而不辣,醇而不涩,爽口而不腻,回味悠长。
尊香园纯手工灰包松花蛋,外形用料泥包裹,用糠壳沾其表面。剥壳时,易离壳,肉体柔软,指触不沾,透明有弹性,蛋白呈透明或金黄色,蛋白表面自然形成乳白色松枝图案。蛋黄呈深浅不同的墨绿、草绿、暗绿、茶色、橙红等各种色层。蛋黄中心呈小糠心或焦心,味美鲜香,清凉爽口,咸淡适宜,食而不腻,为家常食用之佳品及筵席盘之美肴。由于这种皮蛋的蛋白体上嵌有一朵朵美丽奇特的松花,人们就给它起名叫“松花皮蛋”。
松花既是装点皮蛋的冠华,又是衡量质量的标志。这种白色的结晶花纹,呈系各种氨基酸的化学反应,含有无机盐类。它是蛋白质水解过程中生成的盐类和游离的氨基酸沿不同的方向扩散沉淀形成的。不仅味美醇香,且清凉爽口,食之不腻,易消化,有增加食欲、降血压、解热等功能。作冷盘美肴,亦为传统食法。
一个松花皮蛋的制成需经过十几道工序,而且对鲜蛋的选择、原料配方、湿度控制、浸泡时间的掌握,都十分严格。制灰的原材料有富含硒锶等微量元素的土壤,还有谷草灰、茅草灰、松毛灰、柏树丫灰,再加入28种天然的香料和古龙茶叶进行搅拌,制作出来的风味非常独特。
剥开蛋壳,只见晶莹碧透的蛋白表层,松花朵朵,若隐若现,茶色蛋白,橙色蛋黄,如琥珀含珠。这是独特的东方食品风味,饮誉中外的拾万松花皮蛋。2022年5月尊香园灰包松花蛋制作技艺被评为大足区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小皮蛋不光是口碑极好的食品,内含乾坤,做成了大产业。自2021年投产以来,尊香园采取“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为附近村民提供免费鸭苗,保底收购鸭蛋,同时车间吸纳用工,两年时间用工1000余人次,出口量已经达到了30万枚。目前,皮蛋产业已成为拾万镇的特色产业之一。
傍晚,暑气还未消散,走在拾万乡间的公路上,热气包裹着稻香扑鼻而来。田野里,目光所及之处,满是快要成熟的稻田、瓜果。蜿蜒的公路两旁,农家小楼的彩绘墙上,农家妇女怀抱婴儿,喜笑颜开,身后是金黄的稻田、沃野。满是丰收的景象,此情此景,相得益彰。
稻乡,更有稻香。由一道传统的美食,到一个产业的发展,拾万人用坚韧、朴实,在五彩的田园上勾勒出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