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生态振兴

綦江:林权改革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5-19
字体:

近日,在綦江石角镇刘罗村的松林下,色泽亮丽、菇盖肥厚的赤松茸迎来第三轮采收期,馥郁清香弥漫林间,让忙碌的村干部们笑逐颜开。

这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山林馈赠”的赤松茸,菌肉兼具松茸的滑嫩与竹荪的脆爽,堪称“素中之荤”,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鲜货价格一斤能卖到20元以上。

今年4月,刘罗村的6亩赤松茸迎来了首次丰收,林下采收过程分3茬进行,时长约60天。目前第二茬林下采收已经结束,第三茬采收正在进行。

“今年我们村林下松茸产量约12000斤,按当前市场价估算,总产值可达24万元。”刘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肖廷梅告诉记者,在生长过程中,每亩菌床可消耗6吨农林废弃物,采收剩余的菌渣还田后还能使土壤有机质提升30%,形成“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生态循环。

而这场丰收背后是綦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创新实践。

“今年以来,我们在石角镇和古南街道盘活10余亩闲置林地,用以推广‘林菌复合经营’,目前已取得较好成效。经复盘总结后,会把成功的经验继续向区内其他街镇推广。”綦江区林业局森林资源科副主任付胜告诉记者。

今年初,綦江区林业局创新采取“国有林场+村集体+农户”“村集体+农户”模式,建设首批林下菌试点,在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全程技术护航下,这一试点成为继茶产业、松林更新改造后的又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实践,以林下经济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付胜表示,下一步,綦江区林业局还将携手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全链条发力森林食品产业,从种植推广、保鲜储存到精深加工、市场销售,全方位推动綦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深走实,让更多“沉睡青山”变身“生态银行”。(记者 唐斌皓 钟滏冉 通讯员 彭勇)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