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生态振兴

超15万吨粪污“撑起”千万级产业 合川循环农业点“废”为金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8-26
字体:

8月22日,重庆市合川区德康生猪养殖有限公司隆兴猪场内,运输车来回穿梭,车上拉的不是生猪,而是经过干湿分离的猪粪,10公里外的有机肥厂正等着原料加工;猪场地下,上千米的沼液管网延伸至附近的油橄榄基地,滋润着千万元级产业。这些人人掩鼻的粪污如今却成了合川区隆兴镇发展循环农业的香饽饽。

故事要从2014年重庆江源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落地隆兴镇讲起。

“当时我们流转了1000多亩地来打造油橄榄基地。粗略计算,一亩地一年大概需要6.8吨沼液,基地一年就需要6800吨,而周边仅有两家养猪场,产生的沼液都不够给树施肥。”重庆江源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少贵说,他们只能花更多钱去买复合肥、有机肥、磷肥等,一年下来成本有200多万元。

后来,隆兴镇开始大力发展油橄榄产业,2015年至2016年,全镇油橄榄种植面积扩大至2.6万亩,对沼液的需求越来越大。“那时沼液不够,大家只能多花钱买肥料,成本较高,对于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陈少贵说。

粪污消纳是猪场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随着隆兴镇对沼液的需求增加,为全镇发展生猪养殖创造了必要条件。2019年起,隆兴镇的生猪养殖驶入快车道。

“我们选择落地隆兴镇,正是看中了油橄榄基地能够解决粪污消纳问题。”2022年,重庆市合川区德康生猪养殖有限公司隆兴猪场投产,猪场相关负责人黄波告诉记者,目前猪场的种猪存栏量有7200头,每天都要产生大量沼液,如果是自己进行处理,一吨沼液大约要花10元。猪场一年要产生五六万吨沼液,成本太高,他们通过安装管网,把沼液输送到了油橄榄基地以及周边的果园、蔬菜园。

“一年下来公司能省下100多万元的肥料成本,真正实现变废为宝。”陈少贵说,目前公司的年产值已经超过2000万元,今年产量预计还将有所提升,产值也将再上新高。

“如今全镇养猪500头及以上规模的养猪场共有21家,年总产值约2.5亿元,年产生的沼液约13万吨,基本能够满足全镇种植业的沼液需求。”隆兴镇畜牧兽医站站长樊双说,但仍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即每年猪场产生的干粪约有2.5万吨,这些没有办法被完全消纳,还需再想办法。

2022年,重庆市合川区杨二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隆兴镇落地,主要生产有机化肥。“我们打造了智能堆肥分子膜生产线,日处理畜禽粪便达400吨,满负荷状态下,年产有机肥10万吨,产值过亿元。”公司总经理凌月明说,去年公司收集了2万吨干粪,产值超1000万元,今年以来他们正在向周边乡镇养殖场收集动物粪便,目前已经与龙凤镇常青村的智能化鹌鹑养殖基地初步达成合作,今年产值有望突破2000万元。

“目前从前端粪污原料供给,到后端深加工,全镇循环农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条。”隆兴镇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将持续做大做强油橄榄产业,为养殖业提供充足的消纳地,并有序扩大有机肥生产企业规模,进一步释放“废料”活力。(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记者 周传勇)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