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程病虫害解决方案“护航”水稻生产 亩产增幅最高达16.39%
8月26日,市种子站组织专家在南川区兴隆镇金禾村,对2025年水稻“防病虫、提单产”试验示范与集成项目进行测产。示范片共展示5个水稻全程病虫害解决方案,通过与农户自防田块进行测产对比,结果显示,5个解决方案亩产增幅9.19%至16.39%,增产效果明显。
市种子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方案中包括科学用药、理化诱控、营养协同调控、植物免疫激活剂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高效农药助剂添加等最新植保技术。
“借助植保无人机实现精准施药,不仅可以减少农药用量,还能大大提升防治效率,助力增产。”该负责人说。
水稻产量占我市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全市粮食生产安全。
但当前生产面临多重痛点:一是病虫害威胁加剧,二化螟、稻飞虱等抗药性突出,长期单一用药致防治效果下降,稻瘟病在感病品种区流行风险高;二是防控技术集成度低,技术措施传统单一致防治效果不稳定;三是产量提升瓶颈明显,受病虫害、栽培粗放等影响,重庆水稻平均亩产较全国主产区有差距。急需通过系统性防控策略与科技赋能,实现“防病虫、提单产”的目标。
今年,我市在江津、南川开展“防病虫、提单产”试验示范与集成,共形成11种解决方案。
此前,专家组也在江津对其中6个解决方案进行测产,平均亩产较农户自防增产18%,防控效果同样亮眼。
两地试验结果均显示,通过集成技术应用,水稻田间病虫害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分蘖数、千粒重等关键产量指标得到改善。
参与测产的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构建的水稻“防病虫、提单产”集成技术方案科学可行,兼具绿色环保与增产高效的双重优势,在重庆不同生态区域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据介绍,接下来我市将在试验示范基础上,加快相关解决方案的转化推广,助力全市水稻产业提质增效,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技术支撑。(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栗园园)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