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生态振兴

强基提质促增收!开州关面乡木香产业焕新颜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9-29
字体:

第1眼TV-华龙网讯(通讯员 谭舒文)“你看这一片木香田,长势好惨了,今年病虫害也少了一大半,按GAP标准种,过两年收购价还能再提一成!”近日,在开州区关面乡泉秀村七里坪500亩木香GAP示范基地,药农彭贵宗站在田埂上,向参观的药商介绍。

彭贵宗种了30多年木香,今年学习了基地的标准化种植技术。经专家预测,他家250亩木香预计两年后的年产值将突破100万元,比传统种植方式增收近20%。

GAP基地筑根基

科技种出“优质木香”

彭贵宗的底气,来自关面乡与三峡道地中药材研究院共建的GAP示范体系。今年3月,基地安装了土壤墒情传感器和病虫害监测摄像头,数据实时传送到专家工作站。7月上旬,系统预警根腐病风险,技术员次日即到田指导喷施生物农药,将病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远低于传统种植20%的平均损失率。

“以前种木香靠‘看天吃饭’,现在有了‘科技保镖’。”沭源中医药科技公司董事长陈伟介绍,该示范基地严格执行“统一种源、统一技术、统一管理”标准,从选种到采收共12个环节均有规范流程。检测显示,标准化种植产出的木香烃内酯含量达8.6%,是药典标准的4.8倍,去氢木香内酯含量22.6%,超药典标准1.8倍。

截至9月,500亩GAP基地已全面完成播种,预计亩产较传统种植提升15%,带动核心区12户药农亩均增收1800元。

联农带农织密网

抱团闯出“增收路”

“去年还在愁卖不上价,今年签了协议,心里踏实多了!”6月17日,关面乡木香产业合作大会现场,泉秀村药农谢明章与沭源中医药科技公司董事长陈伟签订了“四统一、一保障”合作协议。协议中“保底收购价每公斤比市场价高2元”的条款,让他家的250亩木香有了“定心丸”。

在乡党委推动下,“公司+经联社+农户”模式已覆盖全乡53户药农,带动新增木香种植面积2400亩。“不仅价高,还有技术员上门教管理。”谢明章表示,通过“木香种植技术群”,协会专家每周发布管理要点,遇到问题拍照上传,当天就有专家响应。目前,关面乡木香产业协会已有102户种植大户入会,覆盖70%以上规模化种植户,今年已组织技术培训2场,帮助农户解决种植难题32个。

基建保障强支撑

通路引水“解民忧”

“以前收木香,得雇人肩挑到山下,100斤要花20块运费,现在卡车直接开到地头,成本省了一半还多!”9月18日,泉秀村产业路边,药农李棉华看着工人将木香装车时说道。她所指的路,是关面乡近年投入6000万元修建的15.3公里七里坪核心区产业路,去年10月通车后,结束了核心产区“运输靠扛、物资靠背”的历史。

除产业路外,基础设施改善还体现在水电方面。今年7月,关面乡遭遇持续干旱,七里坪基地旁新建的200立方米蓄水池通过配套滴灌管网,保障了500亩木香的每日补水需求。“以前天旱只能看着木香蔫,现在打开阀门水就到根上,这蓄水池就是‘救命池’!”李棉华说。

据乡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关面乡近年来还完成了14.6公里森林防火通道改造,升级了电力、通信设施,并在泉秀村等主产区增设3个5G基站,消除了信号盲区。“现在山里也能刷直播、查市价,药农们再也不用‘两眼一抹黑’搞生产了。”

从GAP基地的“科技赋能”,到联农带农的“抱团发展”,再到基础设施的“硬核保障”,关面乡木香产业正一步步突破发展瓶颈。如今,连片木香长势喜人,产业路上卡车穿梭,加工车间机器轰鸣,一幅“粮药丰收、农户增收”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秦巴山区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石月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