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上旬,冬日清晨的浓雾还未散去,在重庆市铜梁区虎峰镇石梯村的青菜地里,收菜的村民已经干了一早上的活儿了。
“工人把这些青菜收了归拢来,再用挖机统一转运到大货车上去。”蔬菜基地业主倪希全说,青菜每天能收150吨,下午将统一发往四川眉山,运往下订单的眉山泡菜企业。
虎峰镇在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探索实施“党支部+合作社+订单农业”模式,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企业订单带动发展产业,发展规模化特色蔬菜产业,有效破解村集体产业盲种、产品销路不畅等问题,持续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石梯村、进仕村和庙湾村,通过整合零散地块和开垦闲置土地,虎峰镇整理出560亩适合耕种的土地。引进业主后,通过订单农业种下青菜和萝卜,实现与油菜轮种,并通过订单农业解决了所有农作物的销路,实现村企双赢。
不仅如此,丰收阶段,基地每天雇用七八十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有效利用农村闲置劳动力,破解村民就业难题。“从去年10月起,我就在基地务工,工资每天结算,大家都很满意。”在此务工的石梯村9组村民李道群说。
为了推进订单种植和农业产业化进程,虎峰镇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通过为蔬菜基地新建泥结石道路,将田块边道路拓宽,以及在小安溪边安装电力线路以便灌溉等措施,有效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效能。
“传统农业都是先生产、后销售,蔬菜种植出来因为销售困难就会影响农户的生产积极性,而订单农业则改变了这一局面。”虎峰镇轮桥村党支部副书记高龙说,和石梯村的青菜、萝卜运往市外不同,今年轮桥村种植的青菜则是和铜梁食品商会签订了定向采购协议。“定向销往商会,送到商会企业的各个餐馆、火锅店,不愁没有销路。”高龙说。
在订单农业的带动下,立足集体收益,各村对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都很高。据虎峰镇党委书记张朝敏介绍,去年,围绕“四基地一长廊”农业产业布局,加强产业管护、市场拓展,虎峰镇持续发展经果、花椒、水产、蔬菜、黑鸡等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品牌,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全面提质增效,全镇2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实现10万元以上。
其中,回龙、久远、翰林等村通过项目融资、企业带动、产业延伸等方式做深做实集体经济,与商会、企业等签订农产品定向收购协议,收入均超过50万元,帮助超过300人就地就近就业,切实增加农户收入。
“我们将继续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发展,在订单农业模式运行的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创新,不断完善、规范农户和生产主体的行为,实现良性发展,持续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张朝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