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水利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编印《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2023)》,精选了58篇代表性典型案例,重庆3项河长制工作典型经验入选。
截至目前,重庆河长制工作已连续4年入选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典型案例,累计共有13项河湖治理保护经验,数量全国最多。重庆河湖治理保护经验为何能“领跑”全国?
13项经验涉及六大类型
“从2020年开始,我市连续4年入选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典型案例。”市水利局水生态建设与河长制工作处处长吴大伦介绍,这13项河湖治理保护经验主要涉及六大类型:强化履职尽责、推进统筹协调、幸福河湖建设、基层河湖管护、公众参与、流域系统治理。
具体包括:南川区推行“河长制交接制度”的探索与实践、武隆区探索建立“1233”河流管护工作机制;潼南区共建“河管家”共管“上下游”坚持全流域一体化推动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控、綦江区提升河长办履职能力统筹推进全域河库水生态环境治理与管护、大足区推行“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动治水的实践”;永川区建立“河长制+网格化”推动河流管护精细化、梁平区全面推行河长制,龙溪河变身幸福河、垫江县创新河流管理模式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九龙坡区探索“企业河长”治水新思路将污染者变身治理者、渝北区推行“党建+河长制”的创新实践、南川区推行《河长制村规民约(社会公约)》的探索与实践;永川区“三步发力”,推动临江河幸福河湖建设;荣昌区遵循“原生理念”打造玉带河生态文化公园的实践将“坡坎崖坑”蝶变至“玉带清波”等。
典型案例蕴含多重效益和价值
“表面上看河湖治理是生态问题,从根本上来讲它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蕴含着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效益和价值。”吴大伦说。
比如,永川区在临江河幸福河湖建设过程中,通过探索“田园+生态缓冲带”河岸带修复模式,建成若干示范河段,实现土地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共生,开创了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当地尤其注重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依托临江河流域日益优质的河库资源,发展永川秀芽、永川香珍、永川柑橘等特色产业,开发黄瓜山、十里荷香等乡村旅游,带动流域内凤凰湖产业促进中心和大数据产业园产业结构升级。从经济效益来看,2022年,临江河流域凤凰湖产业促进中心和大数据产业园产值达1361.5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万元。
“武隆围绕辖区江、河、湖、库做起水文章,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相继发力,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推动‘三产融合’相得益彰。”吴大伦告诉记者,治理过程中,武隆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生态修复12万余亩,治理污水乱排47处,排查突出问题93个,整改完成率100%。目前,当地以水为媒的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日益增多,旅游产业带动效应更加凸显。“仅去年一季度,武隆就接待游客883.8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1.83亿元,真正将绿水青山变现为金山银山。”
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七年保持Ⅱ类
“13项典型案例可以说是我市河长制制度全面建立、全面推行到全面强化三个不同阶段的河湖管护经验集中体现、典型代表。”市水利局副局长、市河长办副主任任丽娟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我市三次迭代升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建立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双总河长”制度和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长体系,分级分段设立河长1.83万名,实现全市“一河一长”“一库一长”全覆盖。
2023年,重庆发出《关于在全市实施幸福河湖建设“百千行动”的决定》的第5号市级总河长令,提出打造具有区域特点、流域特色、重庆辨识度的幸福河湖后,我市首批58条市级幸福河湖已启动建设。同时,全市落实社会监督员1100余名、河道日常保洁巡(护)河员1.6万名、民间河长2.3万名,推动河长体系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延伸、向公众延伸,进一步扩大了治水朋友圈。
重庆河长制工作已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七年保持Ⅱ类,临江河、龙河、荣峰河、璧南河成为全国“最美家乡河”“幸福河”,河湖面貌颜值更靓、生态屏障底色更足。
2024年,我市将继续深化落实“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档”,在“效、质、变、严、实、新”六字诀上下功夫,奋力交出美丽重庆建设“江河新篇”高分报表,以高标准幸福河湖建设、高效能河湖治理支撑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努力交出保护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高分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