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文化振兴

--

铜梁:传统农业村吃上“旅游饭” 龙兴村打造“农耕文化IP”

--

日期:2024-04-15

农耕博物馆、耕地文化墙、农事研学长廊……4月13日,不少游客来到铜梁区安居镇龙兴村,“打卡”村里新建的农耕文化基地。龙兴村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在注入“农耕文化IP”因子后,摇身一变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金名片”。

“咱们村距离4A级景区安居古城仅有300米,发展乡村文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前却一直没吃上这口‘旅游饭’。”刘福伦是龙兴村村支书,看着村子如今的变化,感慨颇多地说。

2022年以前,龙兴村的主导产业是水稻等传统种植业,乡村文旅产业没有起色。

转机就发生在这一年,安居镇为龙兴村争取了土地整治项目,恰逢此时,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下称地研院)正在各地寻找合适的村落建设农耕文化宣教中心,安居镇政府便向该院相关负责人推荐了龙兴村。

地研院相关负责人考察龙兴村后发现,龙兴村全村耕地面积超过2000亩,且村内有不少保存完好的老式穿斗房,完全可以结合“农耕文化IP”打造各类乡村文旅业态,让改造后的农田产生更大效益。

地研院相关负责人找到刘福伦,提出想要以“研究院+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在村里结合“农耕文化”打造农文旅融合新业态。项目的建设运营将由地研院负责,并为龙兴村提供每年20万元的保底分红。

专业人士和资金投入的到来,解决了龙兴村发展乡村文旅“无人可用”“无米下锅”的问题,然而项目想要顺利落地,仍然有不少困难。

刘福伦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村民的不信任。有村民说:“哪晓得你们能不能按时付租金,我家的农房、农田闲置着,都不给你们用!”

龙兴村村干部磨破了嘴皮子,也只说动了部分村民“匀”出300余亩土地来“试一试”。

安居镇相关负责人见状,建议该村从“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理念出发,首先要让村民从产业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村民“有盼头”。

2022年,龙兴村为流转的300余亩土地中水田部分引入有机水稻,旱地则套种大豆、玉米等作物。到了收获季,村民不仅按时收到了每亩500-600元的土地租金,还收到有机水稻等农作物的销售分红。

村民杨伟家里的闲置农房是老式穿斗房,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开始垮塌。他主动提出将农房以租赁形式流转给村集体,打造为农耕博物馆。改造动工后,2023年杨伟得到了第一笔房屋租金。

这下,村民放下心来,纷纷将闲置农房和土地交由村集体统一管理运营。

通过与地研院联合建设,耕地文化博物馆、耕保严令墙、沧海桑田科普墙、耕地文化宣教点等农耕文化IP设施在村里一一落地。

2024年,重庆地研院和龙兴村联合建设农耕文化基地工程获得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十佳成果转化奖”;这个月,龙兴村又获得了重庆市2023年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村的荣誉称号。

“今年6月咱们村的农耕文化基地竣工后,可以打造一批共享菜园。”

“我的房子也可以改成民宿。”

近日,在龙兴村九组“铜心小院”里的一场场院坝会上,村民提出的发展建议越来越多。

“咱们村下一场院坝会,要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商量如何让咱们村的‘旅游饭’越吃越香!”刘福伦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