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文化振兴

奉节:欧营村昔日“水泥村”如何变为旅游打卡地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4-06-03
字体:

近日,奉节县草堂镇欧营村,在新建的村史馆里,一些游客正在驻足观看,了解欧营村的发展历程。

欧营村历史悠久,相传蜀将罗宪曾派兵在此扎营,“欧营”村名由此得来。20世纪70年代,欧营村开始种植柑橘。后来村里又建起水泥厂,本来已经发展起来的脐橙产业受到了影响。

2013年,欧营村关闭了水泥厂,走上绿色转型发展之路。脐橙产业随之重获新生,至今已有7500余亩的规模,是重庆市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

去年,欧营村新建了村史馆,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我们建设这座村史馆,就是要让欧营的千年乡愁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欧营村党支部书记王敏说。

水泥厂拔地而起

进橘林如同下矿井

欧营村海拔200米至650米,日照充足,雨水均衡,其土壤以最适宜脐橙生长的红沙土为主,加上一条草堂河穿村而过,脐橙种植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早在1972年,欧营村便开始探索脐橙种植,种出来的脐橙入口化渣,品质上乘。

但在上世纪90年代,村口一座水泥厂拔地而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但却是以牺牲欧营村的生态为代价。

“那时候,水泥厂附近到处都是枯死的树木。每当水泥厂生产时,村民的窗户上全是水泥灰。”欧营村脐橙种植大户王洪均回忆,过去的欧营村就是一座“水泥村”。

“进趟橘林如同下一次矿井。”王洪均告诉记者,水泥厂的浓烟飘到果园,树上全是灰,每次采摘完脐橙都是灰头土脸的,“尤其是脐橙上的那层‘水泥衣裳’,根本就洗不干净,一斤脐橙就算降到5毛钱都卖不出去。”

关停水泥厂

脐橙产业重见天日

转机发生在2013年。

这一年,欧营村关闭了水泥厂,决定要让脐橙重见天日,走上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欧营村结合脐橙老果园地势地貌,对果园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并对适宜地区进行土地整治,建设完善水肥一体化、控温控湿等设施,推进标准化果园生产。

在品种选择上,欧营村经过专家推荐、考察调研、村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后,最终确定发展纽荷尔、福本、龙回红等脐橙品种。村里还成立了18个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中就包括王洪均的奉节县均夔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水泥厂关闭后,村上的柑橘价格从过去的几毛钱涨到了3块,最高能卖到6块多。”王洪均说,2014年,他带领38户村民“抱团发展”成立合作社,发展了300亩脐橙,每年的10月底就有人提前预订。

而在欧营村全村,目前已种植了7500余亩脐橙,年产值达到8000万元。2019年,欧营村还被评为重庆市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打造村史馆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为了进一步壮大脐橙产业,2021年,欧营村集体将一座闲置四合院收购,打算建造脐橙博览中心。然而,由于建筑占地面积较小,该项目未能启动。

这一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下简称“三峡博物馆”)对口帮扶欧营村。时任欧营村第一书记向云宪建议,可以将四合院改建为村史馆,既能为村民打造一处精神文化家园,又能为欧营村引来游客,继而发展乡村旅游。

2021年10月,三峡博物馆团队受邀来到欧营村,通过走访调研、梳理文献等,挖掘欧营村的古往今来。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营村经历了三峡移民与库区建设发展、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3个阶段。结合这些历史信息,该团队为村史馆策划主体内容架构,设置“天生欧营”“传说欧营”“民聚欧营”“小康欧营”“现代欧营”5个单元主题,综合展示欧营村地理风貌、物产特色、乡土文化、发展变迁以及未来前景。村民也参与到村史馆建设当中,捐赠了1000多张照片以及实物、档案、文件等展品近300件。

“村史馆的建成,将成为欧营村乡村旅游新的文化地标,助力乡村旅游。”欧营村第一书记易宁说,依托村史馆打造,欧营村规划了4个板块,分别为观阵山山顶休闲区、乐橙主题中央街、橙园八阵娱乐区、休憩中心。

从村史馆出来,可以看到,一些民居的墙体上还绘有彩色墙画。从卡通卡车装满橙子的童趣画面,到大山间飞速穿梭的高铁,再到壮美的三峡风光,每一面文化墙都描绘着三峡库区的时代变迁,以及欧营人的生产生活。

“目前村里已绘制了20多面文化墙,它们将作为村史馆的内容延伸,营造欧营村全域旅游的氛围。”易宁介绍。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