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文化振兴

“闲秆秆”变身“金秆秆” 江津红薯秆走出国门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4-06-07
字体:

6月3日一早,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90后”创业者陈显宇和于祥沛一边核对红薯秆外贸订单,一边挑选即将参加农业产品展的红薯产品。回乡创业一年多以来,他们在当地开发的红薯秆泡菜、红薯叶茶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今年,江津石门、西湖等乡镇的红薯刚种下不久,两位“90后”创业者就忙着提前为红薯产品寻找合适的供货基地。去年,他们的红薯加工产品卖到了日本、韩国等地,出口量达到10吨,因而他们计划今年再增加红薯饲料等新产品,将一颗红薯“吃干榨净”。

其实陈显宇和于祥沛并不是专业的红薯种植户。几年前,二人还在上海同一家公司从事外贸工作。工作期间,二人偶然间看到红薯秆干制产品可以出口到韩国用于制作泡菜和凉菜,不少品相好的红薯秆甚至能摆上高级酒店的餐桌。

2019年末,外贸行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很不景气,陈显宇和于祥沛想起在上海工作时看到的红薯秆出口贸易,一个想法冒出来:“能不能自己创业加工红薯秆?”

两人一拍即合。2021年,经过不断探索出口渠道、学习加工技术,他们在四川乐山首次创业加工红薯秆,但由于当地气候湿润多雨,加工的红薯秆品相差、产量低,两人投资的20万元全部“打了水漂”。

此时,陈显宇和于祥沛想到家乡江津区红薯种植历史悠久,全区红薯种植面积达26万余亩,但红薯秆加工一直无人问津,是一片创业“蓝海”。

俩人决定回到江津重新创业,他们在西湖镇找到了一片闲置厂区,再次筹集资金创业,终于试验成功,将3吨红薯秆干制品顺利出口到了韩国。

做成了首单生意,陈显宇和于祥沛继续在当地扩大收购面积,陆续与石门镇等乡镇达成收购协议。他俩通过开发红薯秆泡菜等产品,将以往无人问津的“闲秆秆”变成出口销售的“金秆秆”。

“一开始我们根本不信红薯秆还能卖钱!”李家村村民施隆英家里种植了一亩多红薯,去年红薯采收后,她半信半疑地将红薯秆送到了加工车间,结果一亩多地产出的红薯秆为她带去200多元收入。

有了村民带头,红薯秆能卖钱的消息越传越广。一到红薯采收季,越来越多村民便主动将红薯秆送到了陈显宇和于祥沛的加工厂。

2023年初,陈显宇和于祥沛在石门镇李家村创办了一家3000平方米的红薯加工厂,红薯秆产品出口量达到10吨,总计为当地农户增收超过100万元。

“我们不仅要让红薯秆‘变废为宝’,还要继续开发更多红薯深加工产品,参与更多国际性农产品展会,让江津红薯继续走向世界,让更多农户轻松增收。”于祥沛说。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